除锈作业规范
物理除锈
一、铲具除锈法之除锈分级:
St 0 未做除锈处理之钢铁表面。
St 1 使用钢刷做轻度的全面刷除浮锈与松懈黑皮。
St 2 使用人工或电动铲具,钢刷或研磨机等将松懈黑皮与浮锈以又其它外界异物,除去后用吸尘器或压缩空气,毛刷等将灰尘除去,处理后的表面近似SIS St 2标准图样。
St 3 用电动铲具、钢刷、或研磨机等彻底将浮锈、松懈黑皮以及异物除尽,并经除灰尘后,其表面应有金属光泽之出现,如同SIS St 3标准图样。
二、喷砂除锈法之除锈度分级:
Sa 0 未做除锈处理之钢铁表面。
Sa 1 轻度喷砂,除去松懈黑皮,浮锈以及外异物,其表面相等于SIS Sa 1标准图样。
Sa 2½ 中度喷砂除去大部份之黑皮,铁锈以及外界异物,并经过吸尘器或压缩空气,毛刷等灰尘清除,处理后表面呈金属灰色,如同SIS Sa 2标准图样,适用于一般防锈工程之表面处理标准。
Sa 3 彻底的喷砂,完全除去黑皮,铁锈与外界异物,并经过吸尘器或压缩空气,毛刷等之灰尘清除,仅有微少之班点异物留存,钢铁表面呈近似白金属色泽(Near White),如同SIS Sa 3标准图样,为最高表面处理标准。
钢铁表面处理
钢铁表面黑皮、铁锈、水份、油污及其它附着物如不予除去即涂刷油漆,纵使油漆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功效,所以表面处理适当与否,可能比油漆之选择更为重要。
这种从钢铁表面除去铁锈及其它附着异物之工作可分为五种方法:自动喷砂法(Shot Blasting)、人工喷砂法(Sand Blasting)、酸洗法(Pickling)、钢刷或铲具除锈法、铁钢敲打法。
下表系上最五种方法之特性与处理能力比较:
SIS(Swedish Standard)瑞典标准:
一、发锈程度计分为A、B、C、D、E五种:
A:钢材表面完全为mill scale 所覆盖,看不出有发锈情况。
B:钢材表面开始发锈,mill scale开始呈鳞片形状。
C:钢材表面全面发锈已完全看不出mill scale,以肉眼可以看出少量之孔蚀。
D:钢材表面全面发锈已完全看不出mill scale,以肉眼可以看出多量之孔蚀。
E:钢材表面具有50%以上之锈,有孔蚀,无法予保养处理。
二、处理等级分:
SIS St 2:以手工具及动力工具小心除锈,使用手工具时为刮刀,钢丝刷等;使用动力工具时则为动力钢丝刷、动力砂盘等,应小心除锈。
St 3:以手工具及动力工具极细心除锈,使用工具与St 2相同。
Sa 1:轻轻施以喷砂,将浮起之mill scale、浮锈和异物除去之。
施工施法系利用Sand blast,shot blast等。
Sa 2:施以喷砂,将几乎所有之mill scale、浮锈与异物除去之。
其清扫之净而呈灰色。
其施工施法与Sa 1相同,但依普通程度之喷砂将锈及异物除去之。
Sa 2½:施以充分之喷砂,祇余mill scale、锈与异物之痕迹。
施工方法与Sa 1相同,依小心喷射将锈和异物除去之。
Sa 3:一直喷射到露出金属面为止,将mill scale、锈与异物完全除去。
其清授后之面呈完全之金属色。
施工方法与Sa 1相同。
SSPC-SP(Steel Structures Painting Council Standard)
本标准对于处理方法及等级均有规定,关于各等级别之Color Print系引用SIS。
其内容如下:
SSPC-SP1-63 Solve nt Cleaning
将附着于钢材表面之油脂,及其它异物,以溶剂、蒸汽等除之。
SSPC-SP2-63 Hand Tool Cleaning
将在钢材表面浮起之mill scale、浮锈等使用手工具除去之。
手工具则为使用刮刀、钢丝刷等,施以谨慎除锈。
SSPC-SP3-63 Power Tool Cleaning
将钢材表面浮起之mill scale、浮锈等使用电动力工具除去之。
动力工具系使用动力钢丝刷、动力砂盘等,极小心除锈。
SSPC-SP4-63 Flame Cleaning of New Steel
为使钢材表面之干燥与将浮起之mill scale 以火焰除去之。
SSPC-SP5-63 White Metal Blast Cleaning
将钢材表面之mill scale 、锈与异物依喷砂除去之。
其施工方法系利用sand blast,shot blast 等,其喷射面应一直喷射成为金属面为止。
SSPC-SP10-63 Near White Blast Cleaning
将钢材表面之mill scale、锈与异物依喷砂除去95%以上。
其施工方法与SSPC-SP5相同,依普通程度之喷射将锈和异物除去。
SSPC-SP6-63 Commercial Blast Cleaning
将钢材表面之mill scale、锈与异物,以喷砂除去2/3。
其施工方法与SSPCF-SP5相同,依普通程度之喷射,将锈与异物除去之。
SSPC-SP7-63 Brush-off blast Cleaning
将钢材表面浮起之mill scale、浮锈和未固荖之异物依喷砂除去。
其施工方法与SSPC-SP5相同,依轻轻地施以喷射将锈和异物除去。
SSPC-SP8-63 Pickling
将钢材表面之mill scale及锈依酸洗完全除去之。
SSPC-SP9-63 Weathering followed by blast Cleaning
钢材表面之mill scale 依在场外曝露以除去一部分锈,再依前述之喷砂方法处理之。
除锈剂除锈
危险性概述
危险标记:15(有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除锈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
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
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
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
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
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旷处。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全面通风。
建议操作人员穿静电工作服,戴桷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废弃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
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