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1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1
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 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着 茫茫的大漠,长途跋涉,此地一别, 生死难料,更别提是重逢了,如果你 是王维,你的心情如何?
你想对元二说什么?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 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 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 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 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 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条嫩绿的清爽——
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
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
“别”字。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 君:指元二。 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再。
故人:老朋友。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更”字表明 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仍不尽意,千言 万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行为表达 出来,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这喝下 的不仅仅是一杯酒,还有王维对元二的——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朝雨柳色渲染 惜别的气氛,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拓展积累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 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 西咸阳东北,渭水北岸。
客舍:旅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柳色:即指初春 嫩柳的颜色。
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了路 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 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焕然一新。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 学生富 有创意 的个性 化理解 。如: 江边水 气缭绕 ,笼罩 在淡蓝 色的薄 雾中, 雾气时 聚时散 令人产 生无限 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 花三月 ”令人 神往的 美景。
(点评:抓住“烟花三月”的“烟”, 引发学 生对春 天美景 的想象 ,联想 长江两 岸的一 片春意 ,“形 真”而 “意远 ”。先 让学生 感受、 理解, 再表达 美的感 受,融 理解运 用为一 体。)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 》ppt课 件1
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 》ppt课 件1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 大师。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 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 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等。
古诗题解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题目意思: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 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 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 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 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 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 解李白 与孟浩 然依依 惜别的 深情作 好铺垫 。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 事,为 学生理 解后两 句诗埋 下伏笔 ,可谓 讲在“ 关键处 ”,有 画龙点 睛之妙 。)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 盛开的 春天是 怎样一 幅美景 。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 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古诗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送别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 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谢 谢 观 看!
•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 过或学 过的几 首送别 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 有关“ 送”的 内容。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 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 释了解 诗的大 意,并 激励学 生质疑 。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 解“下 扬州” “孤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尽 ”“唯 ”的意 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 的问题 。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 鹤楼雄 姿;板 画长江 图,明 确黄鹤 楼、广 陵的地 理位置 ;交流 资料, 了解李 白和孟 浩然真 挚友谊 的故事 。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 楼雄姿 、简笔 画──黄 鹤楼及 广陵位 置、故 事──李 、孟交 往的生 动内容 ,使学 生如见 其形、 如临其 境,拓 展了学 生想象 的空间 ,达到 了解题 入境的 效果。 )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 间和环境气氛。
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景色,地点是 ( 渭 城 ),季节是( 春季 ),从哪里可 以看出?“柳”与“( 留 )”谐音,暗 含( 送别 )之意,你感觉这景色如何?
• 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 • 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
香—— • 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