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标准
﹡
25
﹡
20
﹡
15
注:“*”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生产运行期
林下和地表扰动破坏面
冶金化工
扰动面积集中,砂石料用量大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生产运行期
渣场、尾矿库
火电
工程占地集中,建设周期短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生产运行期
厂区、贮灰场区
1.1
1.4.1
项目建议书(或预可研)是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主要作用是为了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确定工程任务、规模,比选和初拟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根据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由审批部门确定是否可以立项。
表1-2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表
工程类型
工程特点
主要流失时段
重点流失部位
公路铁路
线路长,穿越的地貌类型多,取土弃土和土石方流转的数量大
施工期、试运行期
路堑和路基边坡、取料场、弃土(渣)场
水利水电
位于河道峡谷,移民安置数量大,土石方移动强度大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
弃渣场、取料场、主体工程区
管线
线路长,穿越河流及铁路、公路等工程多,作业带宽,临时堆土量大,施工期短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有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内容,并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阶段水土保持章节(或专章)主要是分析是否存在影响工程任务和规模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比选方案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情况。对水土流失做出初步估测,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的初步方案并估算投资。建议书经批准后,可以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并不表明项目非上不可,项目建议书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
1.4.2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方案比选,基本确定推荐方案、估算投资和进行经济分析。重点ຫໍສະໝຸດ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可行的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预测主体工程不同比选方案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其采取的措施,论证并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标准等级,以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关注的焦点是: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弃渣场、取料场等的布置方案。水土保持方案不仅要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约束条件,而且应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应对采挖面、排弃场、施工区、临时道路、生产建设区的选位、布局,生产和施工技术等提出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对工程优化设计做出贡献,供建设项目初设时考虑。各设计专业则应充分吸纳水土保持的意见。并在各专业协商基础上取得一致。
时段
分类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施工期
试运行期
施工期
试运行期
施工期
试运行期
1扰动土地整治率(%)
﹡
95
﹡
95
﹡
90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95
﹡
85
﹡
80
3土壤流失控制比
0.7
0.8
0.5
0.7
0.4
0.4
4拦渣率(%)
95
95
90
95
85
90
5林草植被恢复率(%)
﹡
97
﹡
95
﹡
90
6林草覆盖率(%)
1同一项目所处区域出现两个标准时,采用高一级标准。
2线型工程项目应根据第5.0.2条、第5.0.3条的规定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
6防治标准
6.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值必须达到表6.0.1-1和表6.0.1-2的规定
表6.0.1-l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分级
初步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所进行的通盘研究、概略计算和总体安排,目的是为了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内,拟建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设计规程规范,设专章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的主要工作有:
①复核、勘察和试验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依据;
②准确界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及面积;
③科学预测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数量;
④根据不同工程的典型设计、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完成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
⑤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年度安排);
⑥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
5.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
5.0.2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
施工期
临时堆土区,线路穿越区
城镇建设
位于人口密集区,扰动面积集中,砂石料用量大
施工准备期、施工期
砂石料场区、建筑工地
井采矿
地面扰动小,沉陷范围大,排矸多
施工期、生产运行期
排矸场、工业广场、沉陷区
露采矿
扰动强度大,排土量大
施工期、生产运行期
内外排土场、采掘坑沿帮
农林开发
多位于丘陵山地,面积较大,多连片集中
2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3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其他区域。
5.0.3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水系、河道、水资源及水功能、防洪功能等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一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主要工作包括:
①建设项目及其周边环境概况调查(必要的现场考察和调查);
②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调查;
③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预测;
④初步估算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并制定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含重点分析和论证);
⑤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
1.4.3
2二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地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河段、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直接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影响,并经水土保持方案论证确认作为二级标准防治的区域。
3三级标准:一、二级标准未涉及的区域。
5.0.4当按第5.0.2条、第5.0.3条的规定确定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出现交叉时,按下列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