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 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3 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 6 个要素分别是什么?三、单选题(每题3 分,共30 分)1 .( )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 .传递策略B .组织策略C .管理策略D .微观策略2 .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 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 的条件。

这是( ) 。

A .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 .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C .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 .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3 .( )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

即20 世纪50-70 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

学者们把1967 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 .“心理测验时期”B .“目标中心时期”C .“标准研制时期”D .“结果认同时期”4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这位学者是( ) 。

A .奥苏伯尔B .加涅C .梅里尔D .皮亚杰5 .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 特点。

A .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B .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C .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D .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6 .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 个层次的目标。

A .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 .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C .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 .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7 .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 (或情境) 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

这是( ) 的观点。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理论D .情境认知理论8 .( )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A .呈现策略B .管理策略C .传递策略D .组织策略9 .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 。

A .理论B .工具C .方法论D .模式10 .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 个基本步骤是( ) 。

A. 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 .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C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D .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四、实践题(共 20 分) 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判断题(每题 3分,共 30 分) 、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 . 优点:(1) 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

行为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当确定好教学活动的 行为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按照教学目标指明的方向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清楚的判断教学活动是 否按照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进行,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2) 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

由于行为目标是清晰的、可观测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 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可以直接用行为目标来测量和判断,这使得教学评价就得清晰 而客观。

缺点:(1) 如果教学目标都采取行为目标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 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被忽视而消失。

(2) 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认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是可以分别对待的,这就破坏 了学习的整体性,不利于通过整体性学习来陶冶学生的个性。

(3) 事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成为不适合实 际情况、 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东西。

2 . (1) 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2) 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 (3) 建构评价过程;(4) 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 (5) 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 (6) 安装和维持系统。

三、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A 2 .A 3 . C 4 .A 5 .B6 .A7 .A8 . D .9 四、实践题(共 20 分) 课外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有: (1) 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2 分 )(2)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 2 分) (3) 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 分) 实例 (10 分) 。

注:整体和判卷教师灵活掌握 4 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 .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C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 方法D .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D .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

这是 ( ) 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情境认知理论 5 . (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 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B •从中观上看 C .从宏观上看 D •从性质上看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A. 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教学设计 试题 2( ) 四个方面。

B .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 个基本步骤是 ( )6. 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 。

A. 学习动机越弱越好B. 学习动机越强越好C. 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D .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7. 20 世纪80 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 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 14 个B . 9 个C. 6 个D . 4 个8 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 W Eisner) 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B 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C 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D 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9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 ) 设计。

A 小组讨论B 讲演教学C 课堂问答D 演示教学10. 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 4 个分系统的是( ) 。

A 李秉德教授B 班华教授C 巴班斯基D 威斯顿和格兰顿二、判断题(每题3 分,共30 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21 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 个步骤?22. 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 类内容?四、实践题( 20 分)23 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

试卷代号:1 1 6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 分)1 C2 A3 A4 A5 A6 C7 A8 A9 A10 B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 分)三、筒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21 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

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

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22 (1) 标准的需要;(2) 感到的需要;(3) 表达的需要; (4) 比较的需要; (5) 预期的需要; (6) 紧急事故的需要。

四、实践题( 20 分) 23.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 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 1分) (1) 可适应性。

( 1 分)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 1分)② 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

(1分)(2)可利用性。

(1分)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 (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③ 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 1分)(3)低成本性。

(1分)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 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1分)(4) 高效能性。

( 1 分)注:整体和判卷教师掌握 7 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 4 个基本步骤是 (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B .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C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 方法D .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D .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