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浅析

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浅析

技术通报
主题: 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浅析
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是对发动机工作性能影响较大的故障。

但有时维修人员弄不清究竟发动机工作温度达到多少才算是高温。

其实这是很容易掌握的,因每种车在其维修手册上均标注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若超出了其温度上限。

应认为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应进行检修。

首先,耍判断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是真正过热还是冷却液温度表指示不准确。

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发动机运转和节温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散热器中的冷却液温度,然后同仪表盘上冷却液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进行对比,以判断冷却液温度表的准确性。

柴油发动机可燃混合气形成的时间较汽油机要短,即使是雾化很好的柴油还急需吸热挥发,然后达到自燃点。

因此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稍高通常是易于燃烧,但是其工作温度过高,充气系数会下降,润滑油黏度也会随之降低,柴油发动机机件受热膨胀等又会使柴油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柴油机实际上具有比理论上还高得多(约为1.3倍)的过量空气系数,选用随温度升高黏度变化相应较小的CD级或cE级机油,而且采用膨胀系数较小的高硅抗热铝合金制作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所以一般日本汽车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为82℃~106℃,超过106℃就为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一般国产柴油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为80℃~95℃)。

另外,日本柴油发动机广泛采用压力式散热器,使冷却液的沸点提高到106℃~110℃,因此即使冷却液温度表的指示值超过100℃也不一定意味着柴油发动机过热。

造成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易出现的是冷却液短缺,冷却风扇传动带过松或打滑(有时会同时伴随发电机不发电和无制动助力等现象)。

其他,如冷却液泵工作不良,冷却液管路及散热器堵塞,石蜡式节温器不能完全打开等,也会造成该故障的产生。

冷却液短缺造成的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一般表现为:机油中有冷却液,冷却液箱加液口处冒气泡等。

原因为冷却液管路中密封圈处漏冷却液;气缸垫损坏,使气道与冷却液道窜通;气缸套、气缸璧和气缸盖上的排气门座等部位有裂纹或砂眼。

对柴油发动机发生冷却液泄漏故障的检查可采用不解体发动机的方法进行。

当发动机运转时,气泡从冷却液箱加液口急剧冒出,且气体溢出的速度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升高而升高,可采用逐缸断缸的方法来诊断。

把发动机稳定在中速,依次断掉各缸的工作,同时观察冷却液加液口气泡外冒现象是否消除或减轻。

倘若某一缸断油后,气泡外胃现象消除或明显减轻,说明该气缸壁有裂纹或砂眼;或气缸套突缘高度不够,造成气缸垫压不紧;或该缸气缸盖上的排气门座有砂眼或裂纹,导致冷却液道与气道相通。

有时冷却液加液口处没有气泡冒出,但机油中有冷却液,使得机油黏度变小,润滑性能变差,发动机工作温度变高。

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气缸套下部密封圈损坏、老化。

若将油底壳拆下,在冷却液道口施加200kPa~400kPa的压力,则可判明故障出在哪个气缸。

由于柴油发动机爆发压力很大,若气缸体和气缸盖上有裂纹或砂眼,很容易造成有压力气体窜人冷却液道,和冷却液一起循环,并从冷却液加液口随部分冷却液一起窜出,特别是当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转时,该现象
尤其严重,严重影响冷却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而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由于冷却液自身压力,又会通过裂纹或砂眼处渗入油底壳内的机油中,使其润滑性能变差,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

在对柴油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的原因进行检查时,维修人员经常会忽略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喷油时问是否准确、燃烧室内是否积炭太多和消声器是否堵塞等的检查,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