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的性质》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小数的性质》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小数的性质》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观察、比较、交流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正方形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冲突
1、谈话:
2、根据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探究体验
1、创设购物情境:
(1)出示例5: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

”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理解验证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验证:
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形验证表示: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

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
0.3=0.30。

③用计数单位验证: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
0.3=0.30。

(4)感知与体验: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试一试,加深体验。

1、谈话: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他例子进一步研究,看看这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2、教学试一试:
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
3、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4、交流比较方法。

5、感知与体验: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总结体验,归纳概括
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四)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的化简
(1)出示教学例6:
小强到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价格表,请你帮他找一下,左边价格价格表上的哪些0可以去掉?
(2)师生交流。

(3)小结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2、小数的改写
(1)出示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4 3.1610)
(2)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3)小结
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这些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

三、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

3、完成练习六第1题
4、完成练习六第2题。

四、课堂总结(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3----5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元=0.30元
0.100米=0.10米=0.1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