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2、边坡加固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3、边坡加固方案根据道路现状及建设单位要求,边坡加固目的是控制裂缝及沉降继续发展,保持现状不变,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边坡加固方法很多,根据建设单位的介绍,结合我公司现场踏勘结果,本着经济节省、技术可靠、施工便利原则,我公司经慎重研究决定采用如下加固方式:1、a-b> c-d段采用打入式土钉+喷射细石混凝土护面;2、b-c段采用灌浆法加固边坡,坡面采用打入式土钉+喷射细石混凝土护面。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总加固处理长度约125m。
其中a-b. c~d段总处理长度75m, b~c段总处理长度50m。
3.1地基加固及边坡防护设计3.1.1、1-1剖面(b-c段)边坡加固本段采用钻机成孔下入花管灌浆法。
钻孔布置:在道路南侧距路沿石0.3πι,第一二排灌浆孔按横向间距1.2m,竖向间距1.5m;其余各排按间距1.5m梅花形布置灌浆孔。
钻孔直径108mm,孔深预估约2-1OnI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孔深但孔深进入原始土层不小于1. 0米)管长2. 0~9. 7m,管径42mm,花管长度1. 5~8. Om,管上每隔IOOCnI钻一环排射浆孔,每环四孔,孔径IOmm,灌浆孔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封顶1. OmO灌浆孔采用全孔一次性灌浆,必要时进行二次补浆或间歇灌浆,灌浆体直径约为1. 20m,加固深度约Ionl。
水泥浆液水灰比0. 5〜0. 6, 灌浆压力为0.3~0. 6Mpa,流量为15~20h∕min,灌浆液加入水玻璃掺加剂,用量约为水泥重量的1%〜2%,每个灌浆点的灌浆量控制在2〜3m3o先施工距离道路较近一侧灌浆孔,再施工内侧灌浆孔,施工时采用隔孔灌浆跳注方式分两次注完。
3.1.2、1-1剖面(b-c段)、2-2剖面(a-b> c-d段)边坡防护边坡坡度根据现状做适当修坡及灌浆后,采用打入式土钉+喷射C20细石混凝土防护边坡。
共设土钉6道,入射角10° ,水平间距1. 5m,垂直间距1. 5m。
坡面铺设间距150× 15OmmΦ6. 5钢筋网,横向压筋18,喷射面层厚SOmm, 喷射混凝土标号C20o土钉设计参数见表3.1表3. 13.2地基加固工期考虑施工前准备及施工空间狭窄,施工不便等因素,地基加固工期为30天。
遇雨天及其它非乙方原因造成误工,工期顺延。
3.3、灌浆中事故处理3.3. 1冒浆处理在施工工艺上采取控制性措施,如:降低灌浆压力、提高浆液的浓度、限制进浆量、间歇灌浆法等,也可采用堵塞冒浆处等措施处理。
3.3.2串浆处理加大第一次序孔间的孔距,适当延长相邻次序孔施工时间的间隔, 当相临灌浆孔串孔时,可采取同时并联灌浆方法,如串浆孔正在打(或钻)孑L,应停止打(或钻)孑L,用止浆塞封闭孔口,待灌完浆后再恢复打(或钻)孔。
3. 3. 3地面扰动可采取减少灌浆压力,加深灌浆段位置等措施处理。
3.4、建议灌浆加固期间以及加固后使用期间应对加固地段进行沉降变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加固施工,保证加固路段及其周圉的安全,并 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4、施工组织设计 4.1现场组织机构现场配备管理及技术骨干,确保按本方案如期完成加固施工。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如下:4.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1质检安全部 主任:各种工器具及检测仪器表24. 3劳务计划4.4、施工准备4.4.1施工技术准备(1)收集准备木工程适用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收集与木工程条件类似的工程资料。
(2)组织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相关条文,了解各项参数指标和有关施工强制性规定。
(3)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情况和工程施工内容, 理解施工图各种设计技术要求和各项指标。
(4)组织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木工程各项操作规程,了解以往类似工程施工情况,学习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5)分部、分项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进场正式施工做好指导性技术文件。
4.4.2施工人员准备(1)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各工序劳动用工计划,按各工序、各岗位进行用人计划统计,确定全体施工人员数量。
(2)通过公司总工办和人事部门,遵照“择优选用”的原则,选择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
(3)确定各工种工人用人用工数量,确定人员名单,组织工人进行技能操作和安全培训,为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准备。
4.4.3施工机械准备(1)按照工程设计情况,分析木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环境,精心进行设备选型,确定工程用设备型号及数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设备需用计划。
(2)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预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部件。
(3)所有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进行试运转,保证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4.4.4工程原材料准备(1)根据统计的工程量计算原材料用量,编制原材料用量明细表。
(2)根据原材料用量明细表对原材料进行分类,确定采购计划和步骤。
(3)按采购计划对原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价格、产地、质量状况、运输距离等情况的调查,综合比较,确定采购地点和方式,订立采购合同。
(4)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针对每种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制定各种原材料供应计划。
4.4.5施工用水、用电及交通准备(1)根据工程量和设备数量,进行水、电需用量的测算,制定用水、用电计划表。
(2)对施工现场及周围进行水、电、交通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初步确定施工用水的供应点、电力的供应计划、交通工具的选用计划。
(3)根据考查情况和水、电、交通工具的计划,组织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并对运输车辆和发电机等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状况良好。
(4)对进场路线进行考察,规划设备和物资进场路线和置放地点, 同时施工4.5边坡加固施工工艺4. 5.1.灌浆材料(1)采用425号普通硅酸岩水泥;(2)灌浆材料配比:水灰比0. 5-0.6,加入水玻璃掺加剂,用量约为水泥重量的1% 〜2%;4. 5. 2.灌浆加固施工流程(1)灌浆孔成孔。
(2)注入浆液。
(3)每一灌浆孔完成后,封堵灌浆孔。
(4)进行下一灌浆孔施工。
见灌浆施工工艺流程框图:灌浆施工工艺流程框图:拌制浆材施工至设讣深度4.5.3灌浆范围的设计详见灌浆平面图。
4. 5. 4.灌浆压力控制施工时,若灌浆压力不足,就达不到填充的目的;若压力过高, 就可能引起边坡外侧受损或隆起。
所以,在灌浆时要严格控制浆液注入的压力,灌浆压力0. 3^0. 6Mpao4. 5. 5灌浆观测4. 5. 5. 1.基准点、观测点布设基准点应布设远离灌浆处理区以外,一般布设2~3个;观测点应布设在要处理的路段端独立柱上,平均每柱布设一个观测点。
4. 5. 5. 2.观测精度及使用仪器设备观测使用水准仪的精度一般应小于1. OmIIIO4. 5. 5. 3.测量观测灌浆处理前应测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并作为初始值,灌浆处理期间,应根据施工进度对正处理的地段跟班观测,全部施工完毕后应全面观测一次。
4、土钉墙施工工艺土钉施工是随修坡而进行的,采用打入式土钉。
插筋后,挂网后喷栓,每一步土钉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土钉施工技术要求:成孔:采用机械和人土相结合的方法成孔。
成孔技术要求如下:3、土钉成孔孔距允许偏差±10OnIn1;b、土钉成孔倾角允许偏差1°;挂网:在挂网之前坡面先由人工削坡整理,墙面根据现有边坡随坡就坡,墙而平整度允许偏差土20mm;然后现场绑扎钢筋网,网片与网片之间重叠不少于20cm,整个坡而挂网以后再进行加强筋的焊接,加强筋和土钉拉杆端头应焊接牢固。
喷射碇:土钉墙面厚度允许偏差±10mm°挂网后立即进行喷检施工,要求磴强度不低于C25。
上述工作完成后,并且喷射磴和锚索内浆体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所有而层在坡顶均做外翻宽度LOOIn 的压边,呈外倾状,在基坑四周坡顶以外一定宽度须采取防止地表水渗水措施。
4. 6第十章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安全管理目标施工现场安全工作达标率100%,优良率90%以上。
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内,重伤死亡事故频率为零。
2、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各专业分部一起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责任制,并将各种管理制度上墙公示。
(1)安全施工管理体系根据施工管理程序绘制出现场安全施工管理保证体系图。
见下图: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图⑦发生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并及时上报;组织配合事故调查,认真落实制定的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训;2)项目总工安全职责①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②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
结合工程项目特点,主持工程项目的安全交底;③参加或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施工方案时,要制定并审查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可行性与针对性,并随时检查、监督、落实;④主持制定技术措施计划和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执行。
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⑤工程项目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时,要及时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组织上岗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
认真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操作工艺要求,预防施工中因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中毒或其工艺实施中可能造成的事故;⑥主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
发现设备、设施的不正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设备、设施投入使用;⑦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⑧参加、配合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意见。
3)现场经理安全职责①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②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落实本工程项目各项安全生产办法。
组织并落实阶段性的安全活动计划和年度安全工作计划;③配合项目经理,组织工程项目业务承包、聘用业务人员时,提出意见或建议。
具体监督和考核各业务承包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情况。
支持、指导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④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各项安全技术要求,组织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的实施;⑤组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制定措施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