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市底部特征

股市底部特征

历次重要底部的数据特征 A股或将继续下跌?从历史数据中看市场底底是什么?对于股市来说,底是个区域,而不是点位。

反观A股这些年来的历史走势,几乎每一次的底总是在人们还充满争议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来临,而当人们发现底部的时候,其实股市早已脱离了底部,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行情总是绝望中产生,犹豫中上涨,疯狂中下跌。

当我们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底部时,发现底其实是有特征的,是可以感知的。

于是,我从公开资料中搜集了一些A股历史上几次重要底部时的一些特征(市盈率),试图摸清A股目前所处的位置:底1:1992年11月9日,点位386,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

之后一路涨到1993年2月16日的最高位1558点。

底2:1994年7月18日,点位325,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2倍左右。

1994年9月13日涨至1052点。

底3:1996年1月18日,点位512,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

2001年6月14日涨到2245点。

底4:2005年5月24日,点位998,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

2007年10月16日涨到6124的历史高点。

底5:2008年10月27日,点位1664,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

2009年8月4日涨到3478点。

历史上这5次底部,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平均为15.31倍;市净率在2倍以下,平均为1.76倍。

历史事实证明,这20年来,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的时候,市场就是一个底部区域。

从这些年来的历史经验来看,市盈率这个指标应用在大盘指数的判断上比运用在个股的判断上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市盈率超过60倍就是顶,低于20倍就是底部区域几乎成了这十几年来的铁律。

在过去的20年里,如果每次在A股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的时候进行中长线布局,你抓到的都是底部;超过60倍的时候清仓卖出,你都是逃顶高手!2008年,当上证指数跌穿2000点时,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经济会不会持续低迷,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CPI何时见顶,于是,当时股市上的悲观情绪越发严重,看空者越来越多,看空的点位也越来越点,更有甚者已经看空到千点以下。

这与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多少有些相似:CPI何时见顶、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涨等等。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14.89倍,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6.12倍,这个数据已经接近上证指数08年998点时的15.87倍,16.12倍是个什么概念?在A股历史的5次大底里,出现过最低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那是1994年7月18日,历史仅此一次,其余的4个底部里,有3次底部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分别是92年15倍、05年15.87倍,08年14.24倍,只有1996年那次大底是在19倍左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最底部。

有人说,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

股市把那些想赚钱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就形成了股市的涨涨跌跌。

股市的参与主体是人,是人就会有贪婪与恐惧,因为贪婪,每一次的顶都会伴随着狂热,成交量会急剧放大;因为恐惧,每一次的底都伴随着恐慌,成交量会锐减。

在顶的时候,由于上涨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人们会忽视一切的利空,把利好无限放大;而在底部,情况恰恰相反,人们会忽视一切利好,把利空无限放大!本来,社保基金进场、产业资本增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是市场却视而不见。

巴菲特说:“最简单的,就是最有用的。

”,有时候,我们确实是把问题过于复杂化了,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证券投资学的科学性,相反,有时候越是简单就越能看出问题的所在。

股市的涨涨跌跌,从长远来看,其实就是在做一个类似于拍皮球的周期运动,高了跌,低了涨。

至于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历史会有所交待,只要作个横向比较,一切都会清晰起来。

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5月主要经济数据。

由于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涨,5月CPI同比涨幅又将面临一定的反弹压力,甚至可能创出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短期宏观调控重点仍将是抑制物价上涨。

预计6月加息窗口可能再度开启,出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率”联动的情形。

而年中可能是今年通胀压力最大的时段,因此管理通胀预期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调控重点。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周三全线上扬后,昨天仍继续全线攀升,反映国内市场资金面在政策紧缩预期下进一步吃紧。

其中,隔夜利率上涨11.95个基点至3.7858%,为连续第三日上涨,并且已接近最近两周以来的高位。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达到2260亿元。

因此央行通过10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将到期资金调至7月,使得本周资金面有所收紧。

由于近期政策面偏空,央行并没有运用加息、提准等调控政策,因此市场对央行周末出台加息等政策的预期渐增,资金面仍面临进一步紧缩压力。

外围市场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近日未能就提高原油产量做出决议,使得市场预期落空,国际油价继续飙升,纽约油价又回到了每桶100美元上方。

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从次债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油价飙升必然加剧通胀压力,欧美经济再次面临滞胀风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7日在讲话中表示,美国经济目前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但他并未作出将出台进一步刺激计划的任何暗示。

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担忧,纽约各主要股指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

道琼斯指数已经将支撑长达半年之久的120日均线跌穿,图形明显破位,后市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另外,最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纷纷下调了对西班牙和希腊的评级,引起了又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恐慌。

由于B股和境外市场存在一定的联动性,最近一段时间尽管A股有所回稳,但在美股和港股接连下挫的背景下,B股很难独善其身。

周四B股再现断崖式暴跌,并拖累主板市场走弱。

经过近两个月的持续调整,市场整体估值重心出现了明显下移,A股市场的估值目前处于历史底部。

部分蓝筹股的估值水平甚至比998点和1664点时还低,市场新的估值洼地逐渐形成。

据测算,金融服务、房地产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市盈率都较历史均值低估了超过50%;采掘、建筑建材行业等也折价了40%多,具备非常高的安全边际。

因此,从估值角度看,市场已接近底部,下跌空间有限。

特别是金融服务等低估值行业将对指数形成强力支撑。

但是市场的真正底部往往是几个因素共振的结果,除了估值还需要看政策是否能够转向。

目前来看,在CPI 高企的背景下,紧缩的政策短期难见松动。

近期市场情绪大幅摇摆并导致股市波动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尽管指数已经出现大幅调整,但是目前并不具备出现反转行情的条件,投资者还需谨慎,不宜盲目追涨。

在操作策略上,基于对市场整体弱势的判断,建议投资者严格控制仓位,目前市场热点更换频繁,盲目追高被套风险很大。

可适当关注部分超跌股的反弹行情,特别是那些被市场错杀的基本面优秀品种。

等数据盼“靴子” 市场在焦灼中追问底部本报记者杨成万端午节后这一周,尽管四个交易日里出现了“三阳一阴”的走势,而且昨日在地产、石油、券商、银行等板块轮番护盘下,沪指在尾市成功收复2700点,报收于2705点,但沪市大盘却在一周时间里跌去了23点。

那么,5月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市场会否加速见底?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东北证券投资顾问部副总经理郭峰、银河证券研究策略总监秦晓斌。

基本面:错综复杂喜忧参半记者:目前来自经济基本面的消息较多,而且比较负面,你们对此如何看待其对股市的影响?向威达:从国内方面看,5月份PMI为52.0,较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加大。

汇丰PMI指数为51.1,较4月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也加大。

表明国内紧缩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逐步加大,而较低的汇丰PMI数据表明在持续的紧缩政策下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最近出现的干旱天气增加了市场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担忧,尽管最近几天出现了降雨天气,但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旱情。

提前出现的电荒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工业增加值下降的担忧。

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滑。

4月以来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加速下滑,就是因为这些公司的一季报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同时,市场预期中报业绩比一季度还要差一些。

从国际方面看,美元指数将反弹,其原因在于:一是美国基准利率与欧元区基准利率相对利差下降的预期,已被美元指数较为有效反应;二是美联储如期结束第二轮定量宽松的概率较大;三是油价及整体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回落,将弱化外汇市场对欧洲央行继续紧缩的预期;四是近期的部分“事件冲击”可能将促使全球资本对美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应的财政支出进行“阶段性”重估。

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下降。

郭峰:我认为经济增速在二三季度都将处于回落状态。

从国内因素看,主要是“去库存”压力较大。

同时还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原因,去年诸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其基数较高,而今年没有了这些政策,与去年同期一比较,就出现了回落现象。

住建部要求尽快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但各地的积极性并不高。

这样,指望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不现实。

从国际方面看,主要是受日本地震的影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秦晓斌:我们预计5月的CPI同比增长幅度在5.3%-5.5%之间。

从国内方面看,目前的经济增长确实有些乏力,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5月份国产汽车产销呈低迷走势,环比继续下降,同比降幅有所加大。

1-5月,汽车产销同比增幅较前4月继续回落,其中商用车同比呈现负增长。

汽车行业产销同比连续两月负增长,背后的原因依然是优惠政策取消、经济增长乏力和过去两年的刺激政策透支了未来的消费。

从国际方面看,伯南克承认美国经济增速逊于预期,预计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并且增长速度缓慢。

政策面:CPI将决定未来方向记者:你们对目前的政策面有何基本研判?向威达:即将公布的5月CPI可能再创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是有可能的;否则,目前的资金价格处于扭曲状态,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新股发行价过高,破发潮不断涌现的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监管部门正在修订首发和再融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配套规则,研究主承销商配售权和存量发售等措施,待市场条件成熟时择机推出。

如果新股发行机制趋于合理,高收益、高成长性的新股会受到市场青睐,不好的、成长性低的新股将在市场选择中遭到抛弃。

郭峰:5月份的CPI将达5.4%-5.5%之间,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加息有可能刺激大盘上攻。

提高存准率的可能性不大。

CPI走向决定未来政策变化方向。

因为CPI决定着未来的政策是否发生拐点,6、7月份可能达到阶段性的高点,6月份应该说还有可能存在一次加息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