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创新的探讨
周彧
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步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简单论述了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的必然性,创新的原则,并提出了企业该如何进行管理创新的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机制
0 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
只有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才能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
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其次,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经理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
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
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1 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降低项目成本。
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资源平衡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使用,能尽早地制定出项目的组成,合理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项目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的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项目效率。
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方法,可以增强各施工力量的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全体人员的士气和效率。
通过加强项目总包与分包的合作,提高项目施工力量的综合战斗力。
降低项目风险。
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施工项目的损害。
项目计划、执行状况的检查、反馈和处理,
能够较早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和隐含的问题,使项目决策有据可依,避免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当前施工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缺乏转劳动密集型为知识管理密集型的技术手段和动力;分散管理导致资源浪费,有限的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信息渠道阻滞,信息收集不准确不及时;缺乏生产、经营、管理的资料数据等多方面的问题,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施工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2.1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的推动下走向了市场,人们在长期过程中逐步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在改革潮流中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为使施工项目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
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2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世纪,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要求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走“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十一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的扩大意味市场将被重新瓜分,企业原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
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快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O世纪5O年代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
并希望通过将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活动中,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其不
确定性,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获最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则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到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4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
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3 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3.1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到不同的程度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
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竞争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要被市场淘汰,因此,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2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
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3.3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
因此,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
4 如何加强施工管理创新
4.1倡导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
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4.2加强创新意识,促进施工管理的观念创新
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管理企业,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4.3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把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4.4机制创新
机制的创新能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并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
具体体现在企业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的增强。
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必须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社会形象和市场敏感性,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
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张永光.张佳音.浅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协论坛,2007.
[2]张健成.如何提高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理念[J].建材与装饰,2008.
[3]周敬帮.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及创新[J].工程与档案管理,
2008.
[4]陈晓丽.略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施工项目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