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2019·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期末)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了。

(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rú jiā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3)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xiù shǒu páng guān袖手旁观。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1)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________,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2)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__的。

A.测量支配领悟B.测量支撑领会
C.测试支撑领会D.测试支配领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缺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准备
C.做研究做主张出主意显微镜
D.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
5.(2018·广西梧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A.②①⑤④③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⑤③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

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

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

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

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象: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

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二是音像制品、漫画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2)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举行阅读竞赛、开展午间阅读、举办阅读手抄报等。

(3)如果就这一现象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示例)问题一:当前社会上普遍反映学生阅读能力下降,你认为语文教师(或语文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问题二:面对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的现状,你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2019·浙江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期中)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10分)
关于“工匠精神”
①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关注、讨论的热点。

②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真正的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德国与日本的工匠精神享誉世界,一个家族几代人潜心钻研一门手艺的现象并不少见。

③2017年3月,德国莱茵TUV集团首席执行官富笔博士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与众多企业家及精英就将“制造”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展开探讨。

富笔博士表示,德国约有40%的学生选择职业学院,而不是上大学,进而成为未来的工匠。

过去的工匠精神意味着手工制作,而现在和未来的机器生产也包含工匠精神。

高精尖的设备不可能由机器人来做,而是由受过良好教育的工匠来做。

④然而“工匠精神”在我国目前的存在形势却不容乐观。

2017年春季以来,福建省某市高频举办24场招聘会。

许多电子企业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与尴尬,那就是技工荒。

招工者哀叹:“博士硕士满街跑,在电子领域当中高级技工却难找。

”一项对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

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

调查同样显示,大约超过70%的人会以现实为重,把“工匠精神”当作一种“云中”的理想。

⑤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工匠精神”匮乏的现状?答案主要归结为以下方面:
⑥过去我们尊称人为“师傅”,现在称“老板”;过去几级工很自豪,现在好技工很难找。

这说明现在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丰,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工匠群体。

在瑞士、德国,做一个工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梦想。

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之时,日本则把民间艺人奉为“国之瑰宝”。

不加快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谁来做工匠?没有工匠,哪来的工匠精神?
⑦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国际交流的机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倾斜,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

⑧在中国的儒家文化基因里,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是没有地位的。

孔子讲中庸,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都不利于产生工匠精神,这些都导致了民族精神中
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以民间口碑的形式,以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的方式流传,忍辱负重,很委屈。

⑨时代正在艰难转身,风向已经改变,是时候俯下身子,做一个专注的“工匠”,发现和创造美好,服务他人,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了。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也需要工匠精神。

上至政府,下至个人,都应该深思,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建设我们的“工匠精神”!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D )
A.因为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关注、讨论的热点。

B.在未来,即使是包含高精尖技术的机器生产,也需要工匠精神。

C.我国很多青年虽然钦佩具备工匠精神的匠人,却因为现实的原因,难以付诸行动。

D.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道家讲求无为的思想主张,导致了民族精神中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8.有人说:“科举制度开启了选拔人才的先河,从此也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现象。

”你觉得这个材料要放到第⑥~⑧段中的哪一段?请阐述理由。

(3分)
应该放到第⑧段。

理由:因为这则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主流文化的忽视与排斥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这个观点。

9.互联网时代,凡事追求效率,追求便捷,“出名要早,来钱要快”也成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追求,在这样的潮流下,讲求“工匠精神”有没有必要?请结合本文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示例)我认为在现今社会讲求“工匠精神”是有必要的。

本文理由: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工匠精神,说明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②工匠精神追求的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等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寻求发展的重要素养;③德国莱茵TUV 集团的富笔博士在博鳌亚洲论坛对工匠精神的呼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④我国缺少高级技工的现象,说明了当下发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生活体验:(示例)温州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办“正泰班”“奥康班”“德力西班”等多个订单班,形成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旨在培养高级技工,发扬工匠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