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外差检测系统

光外差检测系统


双缝
S1 S2 λ
屏幕
S1 P1 第一亮纹
S2 λ
P1 δ=λ
取P点上方的点P1,从S1S2发出的光到P1点的光程差就不 同,若这个光程差正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比如δ= S1- S2=λ,出现第一条亮纹。
双缝
S1 S2 2λ
屏幕
P2 第二亮纹 屏上P1点的上方还可以找
到δ= S1-S2=2λ的P2点出现第 二条亮纹。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波动说
光的干涉---预备知识复习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思考1:如果我们先假设光是一种 波,那么按照我们所学的波动知 识,光要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 什么条件?
(频率相同)
讨论:明和暗为什么相间(依次出现)呢?
S1
S2
d
P2
P
P1 P2
P1
P
P1S2-P1S1= d 光程差
思考:当P1 点外移时光程差怎么
变?
(变大)
S1
P S1
S2 d
P
S2
S1
P
PS1
S2
P
PS2
光程差d=0,S1、S2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明)
S1 S2 d
P1 P
S1
P1
S2
d =λ/2
双缝
S1 S2 3λ
屏幕
P3 第三亮纹
屏 上 P1 点 的 上 方 还 可 以 找 到 δ= S1-S2=4λ的P2点,δ= S1-S2 = 5λ 的 P3 点 …… 等 处 的 第 四 条 、 第五条……亮纹;在中央明纹P的 下方可找到δ= S1-S2=λ的P1/点, δ= S1-S2=2λ的P2/点,δ= S1-S2 =3λ的P3/点等处与中央明纹为对 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n条 亮纹。
双缝 屏幕
S1 S2 3λ/2
Q2 第二暗纹
QP 1
第一暗纹 中央亮纹
屏上Q1点的上方还可以找到δ= S1-S2=3λ/2的Q2点 出现第二条暗纹。同样可以找到第三条暗纹Q3……, 在中央明纹下方也可以找到对称的Q1/、Q2/、Q3/……等 暗纹。
双缝 屏幕
S1 S2
P3 Q3
第三亮纹 第三暗纹
思考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获 得相干光—频率相同的光呢?
天才的设想
单缝
双缝
巧妙解决了相干光问题
屏幕

s1

s0
s2
红滤色片 (激光)
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实验被评 为十大物理实验之一。
实验演示:
现象:出现明暗相间条纹。
思考3:为什么有的地方亮 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
用氦氖激光器 演示光的双缝 干涉
叠加(振动)加强的地 方出现亮条纹,振动减 弱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双缝
S1 S2
屏幕
P3 第三亮纹 δ=3λ P2 第二亮纹 δ=2λ P1 第一亮纹 δ=λ P 中央亮纹 δ=0
P1 第一亮纹 δ=λ P2 第二亮纹 δ=2λ P3 第三亮纹 δ=3λ
双缝 屏幕
S1
P1
S1
S2 λ/2
S2 λ/2
QP中1 第央一亮暗纹纹
取P点上方的点Q1,与两个狭缝S1、S2路程差δ= S1 -S2=λ/2,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一条传来的 就是波谷,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一 定是波峰,Q1点激起的振动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幅 最小,Q1点总是振动减弱的地方,故应出现暗纹。
(和3λ1S)2、的等空路波间程长的差某的为点整0、距数1离倍λ光(、源半2λ波S1、源3(Sλ12和/)2S空、2的间5λ路的/程某2、差点等为距半λ离波光/长2、
长的偶数倍)时,该点为振 的奇数倍时,该点为振动
动加强点。
减弱点。
光程差 δ =kλ( k=0, 光程差 δ =(2k-1)λ/2
1,2,等)
或外扩N 次,则光程差 变化为 2d=N
特点
特点: – 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和准确度; – 绝大部分的干涉测试都是非接触式的, 不会对被测件带来表面损伤和附加误差; – 在精密测量、精密加工和实时测控的诸 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k=1,2,3,等)
亮纹
暗纹
小结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 双缝干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 相干光,在光屏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双 缝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 亮条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为半波 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纹.
δ=3λ
QP22
第二亮纹 第二暗纹
δ=2λ
QP11 P
第第一一暗亮纹纹 中央亮纹
δ=λ δ=0
Q1 /
QP23
/ /
第一暗纹 第一亮纹 第二暗纹
δ=λ
QP33 P3
/ /
/
第二亮纹 第三暗纹 第三亮纹
δ=2λ δ=3λ
δ=5λ/2 δ=3λ/2 δ=λ/2 δ=λ/2 δ=3λ/2 δ=5λ/2
总结规律
3、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X随波长λ的ຫໍສະໝຸດ 大而增大相干信号相位调制与检测
利用被测量使得其中一束光线的相位发生变化,再通过干 涉作用把相位变化变换为幅值变化,叫做相位调制。
典型应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原理图
如果d 逐渐减小,看到
的现象是干涉圆环内缩
(吞);如果d 逐渐增
大,同理,看到的现象 是干涉圆环外(吐)。 对于中央条纹,当内缩
S1
P1
d
P1S1
S2
P1S2
P1
光程差d= λ/2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
S1
P2
S1
P2
P S2 d
S2
d =λ
S1
P2
P1S1
d
S2
P2
P1S2
光程差d= λ ,S1、S2在P2处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明)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 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 了光的干涉.
双缝 屏幕
S1
P
S1
S2
δ=0
P 中央亮纹
S2
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
全相同,又经过相同的路程到达P点,
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一条
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
条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点激起的
振动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 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应出现亮纹,这一条亮纹叫中 央亮纹.
光外差检测系统
相干检测:
概述
利用光的相干性对光波所携带的信息信号 进行检测
对光源的要求: 激光 相干检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牛顿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微粒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