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从叙利亚问题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3班 201221121073 兰金森
论文摘要:当前,国际格局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一超多强”的一极化格局了,在向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大国关系在变化中基本保持稳定,在竞争与合作中富有弹性,但同时大国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相互竞争也更加激烈,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各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不得不费尽心机。

当前,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

首先,就叙利亚国内来说,是叙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这是叙利亚问题由来的主因与核心,本质上为政权之争。

其次,是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如以逊尼派为大的沙特阿拉伯,与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均想借叙利亚问题牵制并压倒对方。

再次,是大国,尤其是美国与俄罗斯,围绕传统“势力范围”展开的角逐,美国欲借“人道危机”推动叙“政权更迭”,而俄罗斯则为保持其在中东地区传统影响力的最后据点不遗余力。

关键词:国际形势、叙利亚危机、教派之争、大国博弈、大国关系
正文:
一、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
当前的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正在呈现的是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世界上的各方势力竞相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实力。

虽然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

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 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二)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四) 整个世界的思想界精英和普通民众对于美国运用其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的态度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一现象在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
可是我们也有不容乐观的地方。

虽然世界的格局朝着更有利于和平的方向转变,但还未从根本上撼动某些大国的霸主地位,不稳定的因素任然存在。

和平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我们中国面临着这一历史性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如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成为中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新课题。

二、叙利亚危机及其原因
首先,叙利亚危机的导火线是国内强烈地要求更换领导人,要现在的领导人下台。

从叙利亚危机爆发到现在,叙利亚局势仍然呈现反对派与政府之间的持续僵持态势。

西方炮制的“叙利亚危机”已成中东动荡的最新火药桶。

叙利亚境外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坚持打倒叙利亚现政权,最低要求是总统巴沙尔下台。

组织游行抗议活动的叙境内反对派“全国协调委员会”也坚持要求巴沙尔下台。

这两大组织已成联合之势,前者源源不断地向后者输送武器弹药。

叙利亚内乱不断,许多市民要求政权更迭,现任总统下台。

直接导致其国内流血事件不断,暴力冲突大大升级。

叙利亚的政府军及安全部队必须提防反对派的恐怖袭击,国内外压力巨大。

其次,叙利亚危机的起因更是有教派的原因。

一场叙利亚内乱,倘若处理不当,大有演变成教派大战的趋势。

实际上,目前的叙利亚已处在内战之中。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这场内战是否会向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为叙利亚内战不是普通的国内冲突。

在阿拉伯国家眼里,这是一场教派战争,一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尔政权主导的伊斯兰什叶派,这也就是政府军;而另一方则是代表
阿拉伯大多数的伊斯兰逊尼派。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对立与争斗,不仅在叙利亚存在,在伊拉克、阿富汗、约旦同样存在。

一旦各国把叙利亚内战看作是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那么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卷入其中。

最后,叙利亚危机爆发的大背景还有大国间的博弈。

对美国而言,由美国逐渐获得主导地位的中东“民主潮流”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过去一年中倒台的政权曾经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而叙利亚、伊朗这些美国的眼中钉却在“乱中得利”,现在是把“潮流”引向这两个国家的时候了。

在美国眼中,大马士革和德黑兰是中东坚定反美的最后堡垒,而且二者也是反美盟友。

如今,美国已在国际上组建了对这两国“最严厉”的制裁联盟,伊朗甚至面临着以色列“可能的军事打击”,3艘美军航母业已齐聚霍尔木兹海峡周边,两国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危机,都自顾不暇。

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一并解决伊、叙难题的最佳时机。

而在俄罗斯眼里,局势却恰恰相反。

叙利亚和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盟友。

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有独联体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

俄罗斯如今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对西方发出强硬信号。

如果在这个时候顶不住压力而放弃大马士革,那伊朗政权倒台也将是迟早的事,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会受到最严重的排挤。

伊朗和叙利亚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军火贸易。

仅2010年叙方就购买了7亿美元的俄制军火。

俄对叙经济总投资额接近200亿美元。

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西方所谓“不会军事干涉”的承诺显然是不可靠的,利比亚就是前车之鉴。

可以说,中东动荡也是大国围绕主权国家内部危机的应对原则展开的博弈。

如今,“人道危机”已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干预各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又一借口,而中、俄等国则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处理未来国际关系的原则性问题,试图通过外部强力干预来实现“政权更迭”,只会导致局势更加混乱,产生更多的“人道灾难”。

三、从危机中看大国关系的变化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里,以美国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将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主要涉及美国未来政策的调整,美俄、美欧和美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大国关系可望继
续向着重视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方向互动和发展。

大国互动的手段和架构将继续保持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并保持动态均衡。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