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装束。

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大凡有生命的动物,都无不有爱美和展美之心。

藏族地区的服饰是颇具独特民族色彩的,而就康巴服饰言,更是以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的追求而衍变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

寒暑不易的袍康巴传统藏族服装予人以雍容华贵之美,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

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

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

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

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

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

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藏族的长袖袍款式大方,实用,日遮体夜御寒,有男女之分,也有冬夏之别,还有农区牧区之差。

袍,康巴语称为“葛热”,均以三幅两襟开摆式,平肩宽袖大衣襟,右襟窄,宽大的左襟盖右襟,右腋下有扣,多以银、珠、铜为扣,有的男装以彩带扎结系住。

袖长超手尖约5寸。

春夏装袍料是以细呢、灯心绒、毛料、贡缎、氆氇(藏区自纺的羊毛织品)为主,冬装多是羊羔皮做里、复衣料为面的皮袍,康语称“察日扎巴”、“谷巾扎巴”。

皮袍以约5寸到一尺左右宽的豹皮、獭皮镶领襟、袖口、下摆,一则增加厚度保暖,二则显豪华,示人以该袍的价值。

女式长袍分长袖和短袖两种。

上层贵族或城市妇女的袍长度以盖至足背为限,农区、劳动妇女其袍长则到踝关节以上,以便于行走、劳动。

男式袍与女式袍式样大同小异。

男士穿袍是将袍下缘提到膝盖部位,大襟盖小襟,扎带束腰,前平后打褶。

贵族、绅士、博学者袍长以膝下2-3寸为宜;普通人、年轻人则最长以膝为准。

上身可穿两袖,但一般露右臂将袖垂于背后;也可不穿袖,将两袖系在腰上,显得精神,潇洒自如。

如何穿,可根据气候温差以及行动方便与否而定,没有严格的规定。

牧区的袍称为“扎巴”,夏袍为羔羊皮做的,冬袍为较厚的老羊皮,为适应牧区高寒气候,此袍一般不挂面子。

着衣为冬长夏短,不易换洗,故人曰:“一朝着身,寒暑不移”。

男式袍以豹皮、虎皮镶边,加墨色襟边为饰;女式袍以红、蓝、黑三色布镶边。

这种以皮或布镶边的习俗历史悠久。

传说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军队四处征战,军队规定对有功英雄记功,奖赏是将名贵的水獭皮、虎皮、豹皮割为条状带,授时将皮条像哈达一样挂在脖子上,三种不同的兽皮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功勋,随后为表其立过功而将此皮缝合在衣领上作为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这三种兽皮镶边已不再是功绩的等级区别,而成为习俗,是财富多少的标志了。

它既美化了单调的皮袍,又显示了各自的经济实力。

康衣别致康巴妇女的衣有衬衣、短袖外褂两种。

衬衣以各种颜色的绸、丝、绉、印度棉绸为料,但不包括桔黄、浅黄两色,因此二色只有僧人、贵族男性、头人才能用。

款式有两种:一种领柱为单扣、双扣和三排扣,嵌黑色压条为饰,主要流行于康定、乾宁、道孚一带;而巴塘、甘孜、昌都一带是宽边圆形翻领(现代称青果领)。

男衣则有衬衣和短褂两种。

坎肩多以羊皮、狐皮、狗皮制成,左襟盖右襟,长度齐腰臀间不一。

短褂用金丝缎镶边,一般用毛料、呢子、灯心绒等为面料,有单夹棉皮之分。

古有文字记载:“康人衣别致,缀罗之珍,绸缎之美,库金为缘,紫铜着扣,袭多用绢、绉……”可见康区服饰早已被先人所评述。

繁多的帽帕康区藏族讲究戴帽子、包头帕。

用时区别于地区、气候,人的身份、地位等。

如僧人与俗人,过去贵族与平民……都有差异。

早在敦煌出土的《吐蕃赞普传》中及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里都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可见藏族此习俗历史悠久。

帽大致可分为金毡帽、狐皮帽、大盘帽、遮阳帽。

金毡帽康方言称“郎西夏莫”,意为四耳帽,过去用印度进口的黑色毡呢做,帽环5-6寸宽,圆筒形,下缘有对称的两大两小耳翼,翼以黑呢为面,里料为黑色皮毛,筒以金丝缎面,缠枝纹、卷叶纹、水波纹为饰。

男帽纹饰素,筒高,戴时四耳外翻,看去华贵、高雅。

这种帽只流行于城市和农区。

狐皮帽有两种,一种是用整张皮为一顶,戴时包缠头部,其头尾相系于后脑部或尾垂于肩,颇有活狐盘于头之感;也可作围脖,美而威,令人不觉畏惧三分;另一种是将一张狐皮做两顶帽子,面料一般也是金丝缎,筒式开叉,叉口于后。

该帽男女皆宜,只是男式叉口是飘带。

毡笠式帽,白色毛呢为料,帽为圆锥形,防水御寒,主要流行于与安多相邻的半农半牧区。

遮阳帽也称博士帽,用于春夏季,为各地藏族所喜爱。

打箭炉和木雅地区有一种女式帽,款式独特,戴着雅观。

该帽以黑色布料为帽筒,即先做成圆台筒形状,1.5尺左右为帽襄,帽的尖端为褶封口,有红黄绿三色环形装饰圈,帽的底端开叉口,贴有6-7寸宽的羊羔皮做里,面上以红绿黄三色条镶边,最边缘为1寸宽的獭皮帽沿。

皮端覆前额头顶,整个帽襄后垂于背,发辫盘于头上以固定帽子。

昌都、德格、甘孜、道孚、丹巴、巴塘等地的妇女多顶头帕,特别是昌都一带的男性普遍包赤色、紫色头帕,有“红帽绅士”之称。

颇有特色的靴脚穿的鞋,对于藏民族而言过去主要穿靴,靴必有筒,故有长筒短筒之分。

康巴一带以马靴为主,筒长至膝,多是皮革做成,款式多样,男女有别。

长筒靴一则在雪地行走不湿,保暖,二则适于骑马,不易掉,上下马方便。

俗称的藏靴有两种,一种是以彩色皮革、呢子制成。

红色皮革白呢子两色的软靴为僧靴,黑红皮革、红呢子制成的靴为普通靴,底部厚1寸多,帮似船形,靴尖圆形,顶向上翘,类似犬鼻,靴筒以软呢料制作,筒长至膝盖,有专用靴带束之。

靴带宽1寸左右,有毛织品、丝织品、棉织品,许多种纹饰图案,颜色、图案随编织者意。

一种是极为普遍的自制原色皮革做成,靴底为一张厚皮,靴中垫有牛羊毛或软草,靴帮也是船形。

这种靴多流行于农牧区。

还有一种叫云南迪庆靴,船形帮,靴底厚约1寸,且钉满了圆钉,靴帮为黑色呢子、平绒或灯心绒,有男女式之分,是云南迪庆的特产之一,多流行于城市。

腰带围腰藏民族的男女老幼、僧俗人等,无不束腰带。

腰带有毛织、丝织、线织品,宽窄不一,质量价值也不同,一般长约1-1.7米,有单层和双层之分。

围腰,藏语称帮典,是由棉、毛、丝织成的、有多彩条纹的纺织品,它确实是藏族的一种特殊标志。

在康区,大部份妇女系的帮典是用有暗花的黑色布、黑贡缎、黑丝绸为料,大致1.5×2平方尺左右。

这种仅流行于康定、道孚、丹巴、乾宁等地。

巴塘、昌都、德格一带的已婚妇女系多色彩条围腰。

城市妇女的围腰小巧而精致,颜色搭配淡雅,上端两角有花纹或贴花;农村妇女围腰宽而长,色彩艳丽,彩条相对宽些。

佩饰工艺品藏族民间工艺品是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藏族古老文化的多姿多彩和鲜明的民族特性,特别是手工艺品、金属制品和毛纺织品。

如钣金成形、雕镂花纹、浮雕暗印、拉丝盘纹、鎏金技艺、嵌技等技术。

明清两代已有将藏族工艺品作为礼品赠送王宫王室和与邻国交往中的馈赠品的记载。

藏族佩饰的选择与佩戴是随年龄、身份、地位、爱好、衣着不同而不同的。

佩饰大体可分为头饰、首饰、腰饰等。

头饰有发饰、头顶饰,如珊瑚树、琥珀做成的顶在头上的各种装饰品,也有用金、银、九眼珠等做的。

首饰可分为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

藏族过去戴的耳环多是金银包珠,而不是环状耳饰;戒指不仅是装饰品,又称驱环,有避邪之意,其更主要的意义在于是爱情婚姻的信物,表示婚姻状况;项链的主要组成有九眼珠、珊瑚珠、绿松石、黄琥珀等,有的价值几万元;领花(领扣),有金包石或银包珠的,非常独特。

还有一些特有的配饰。

嘎乌曾是护身符,经百年衍变,现在也是佩饰之一了,其质地差别极大,金银、铜铁做的都有。

腰佩,由金银嵌珠、镂空花纹嵌各种珠宝,宽带形系于腰间,也有长条形垂于腰下,还有单股或多股银链,一端系于腰带上,另一端吊着钥匙、铃当、挖耳勺、牙签等,既为装饰又很实用。

腰刀是藏族男女随身佩戴最普遍的,男式刀宽而长,横插腰间,女式刀窄而短,5寸以内,竖挂于腰侧,刀鞘与刀柄均为银嵌珠,浮雕纹饰,十分精巧。

它不仅是使用、防身工具,也做为一种装饰品。

炉霍县男装。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