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王烈以德威人翻译赏析

古诗王烈以德威人翻译赏析

古诗王烈以德威人翻译赏析
文言文《王烈以德威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注释】1选自《后汉书·王烈传》2少:青年时3师:名词作状语,表示象对待老师那样。

4甘:愿意5乞:只求6或:有人7必:一定8激:鼓励9还:回来10问:询问11遗(布一端):送给,给予1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13涂:通“途”14至(暮):直到【翻译】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着乡里。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
/b/20288,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

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