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后八说
大新中心小学:李建平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少年闰土》是第一篇,属精读课文。
少年闰土是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以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
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甚至会离题万里,发生课堂“跑偏”现象。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人物描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
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教师要预设一些问题以备解疑答惑。
本课,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鉴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容易陷入鸡毛蒜皮的无聊问题中消耗精力,加之,学生对闰土的生活感到稀奇,却无法站在鲁迅的角度去看待文章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故而会产生许多审美障碍。
墙,推倒了就是路;障碍,用好了也能助学生过关。
毕竟,学从疑处始,只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服务于学,还是能够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争辩分
享中攻破难点。
三、说模式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反复读、评、议、讲,同时,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遇到独学、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探讨,带有共性的问题,全班大展示时重点关注。
四、说设计
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默读课文,学
习本课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利用工具书,再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的四组词,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这四组词分别对应四件事:看瓜刺猹、雪后
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自主学习设计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4 、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合作学习设计
(请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2 、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3、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4、研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是“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5、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设计意图:
再识闰土,探究深读,感情提升。
设计研读句子是因为是朗读的难点,把其单列出来读通、读顺、读明白、读出点儿鲁迅文字的味道。
五、说板书
紫色的圆脸健康少看瓜刺猹健康可爱
头戴小粘帽朴实年雪地捕鸟经验丰富
颈套银项圈可爱闰海边拾贝机智勇敢
土看跳鱼儿聪明能干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凸现人物形象。
六、说评价
1.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辩,让学生充分表现。
2.以小组为单位,不求统一进度,只为人人参与展示。
3.创设情境,放飞想象,允许学生有个性见解。
4.换位思考,另眼相看,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5.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为学生展示提供多个平台。
6.建立组内、组际、个人评价机制。
七、说开发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读一读鲁迅的《故乡》原文,体会一下长大后的“我”与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中年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可内外的有机结合。
八、说得失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
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
还不能熟练驾驭高效课堂。
由于课上紧张,语言组织不是那么的严密流畅,多多少少有失误的地方。
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的不理想,有待调整。
如果把自主学习时间缩短些分配到展示、自测这两个环节上,我想就好了。
总之,七个字:不理想,有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