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10kV电缆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模板(2015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2015年3月总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文件总封面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深度规定第三部分:概算部分深度规定附录1:初步设计图纸及计算项目附录2:设计文件排版规定第一部分:设计文件总封面10kV××电缆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清册、概算书及图纸(××稿)设计单位名称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证书号时间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深度规定10kV××电缆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第1卷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稿)设计单位名称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证书号年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第1卷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卷册号)第2卷工程概算书××××(卷册号)注:“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应编制总目录(表式依据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10kV**电缆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概述1.1 设计依据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1.5 配网标准化成果应用情况1.6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第2章电缆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2.2 电缆通道情况第3章环境条件3.1环境条件参数3.2 运行条件3.3污秽等级第4章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1 电缆敷设方式选择原则4.2 本工程电缆敷设方式4.3 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4.4 接头排列布置第5章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1 电缆选型5.2 附件选型5.3 防雷装置选型第6章配网自动化(增加)7.1 环网柜7.2 配网自动化第7章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7.1 过电压保护措施7.2 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7.3 接地装置设置方案第8章电缆支持与固定8.1 支持与固定方式8.2 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8.3 支架的结构和强度8.4 支架的布置与防腐8.5 支架的接地方式第9章土建部分9.1 工程概况9.2 横断面及纵断面设计9.3 通道施工方式9.4 重要交叉穿越9.5 电缆井9.6 电缆登杆(塔)第10章电缆通道附属设施10.1 排水10.2 通风10.3 照明第11章电缆通道防火11.1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11.2 电缆通道火灾报警系统(必要时)第12章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12.1 特殊环境情况12.2 技术措施第13章在线监测(必要时)13.1 安装原则13.2 类型及必要性13.3 监测装置第14章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14.1 环境保护14.2 劳动安全附表主要设备材料表附件1 可研批复文件或评审意见(摘录)附件2 可研报告(审定稿)(摘录)附件3 路径批复、路径协议其它必要的附件第1章概述1.1.1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1.1.3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1.1.4 工程设计有关的主要规程、规范。
应根据工程实际列出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规范,以下仅为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力工程电缆线路设计规范》GB 50217-2007《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1-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06《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电缆线路分册》(2013版)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2.1 电缆线路起止点、额定电压、输送容量、路径长度、回路数、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类型和数量。
1.2.2 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长度,工作井的型式与数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出线通道情况。
1.3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3.1 简述接入系统概况。
1.3.2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工程建设期限。
1.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1.4.1 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地面、地下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及数量。
1.4.2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协议内容)(必要时)。
1.5 配网标准化成果应用情况1.5.1 配网标准化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采用配网标准化设计的数量及模块、未采用配网标准化设计的数量及模块等。
若工程未采用配网标准化设计应说明原因。
1.5.2 配网标准化设备物料应用情况说明。
若工程未采用标准化设备物料应说明原因。
1.5.3 配网通用造价应用情况说明。
并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估算,应进行专项分析。
1.6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填写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
表1.6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推荐方案)第2章电缆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各路径方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主要河流、铁路、地铁、二级以上公路、园林、城镇规划、环境特点、特殊障碍物等。
(2)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协议情况。
(3)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4)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
(5)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
2.2 电缆通道情况说明变电站、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出线位置、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等。
(描述现有通道的情况)第3章环境条件3.1环境条件参数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年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基本风速、日照及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等。
表3.1 10kV**电缆线路工程环境条件参数表3.2 运行条件调查本工程沿线附近已建成线路运行情况(风灾、冰灾、雷害、沙尘、舞动等),必要时专项论述。
3.3污秽等级污区划分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性、运行经验,并结合山东电力系统最新污区分布图确定本工程所处的污秽区等级。
第4章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1 电缆敷设方式选择原则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负荷需求、电缆类型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4.2 本工程电缆敷设方式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
4.3 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通道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4.4 接头排列布置根据电缆通道空间、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方案。
第5章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1 电缆选型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求、敷设环境和以往工程运行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
5.2 附件选型5.2.1 电缆附件包括终端头、中间接头等。
5.2.2 根据电压等级、电缆绝缘类型、安装环境、污秽等级、海拔高度、作业条件、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确定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
5.3 防雷装置选型必要时根据电压等级、安装环境、工程特点等说明防雷装置选型。
第6章配网自动化(增加)7.1 环网柜说明环网柜的设备选择条件、设备参数、设备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
7.2 配网自动化说明配网自动化配置及通信实施方案。
第7章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7.1 过电压保护措施论述电缆线路雷电、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
7.2 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电缆芯数、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
7.3 接地装置设置方案提出沿电缆通道设置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
第8章电缆支持与固定8.1 支持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通道坡度、电缆敷设类型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
8.2 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根据电缆的荷重、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
8.3 支架的结构和强度根据电缆及附件的数量、荷重、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结构和强度。
8.4 支架的布置与防腐根据通道空间容量、电缆电压等级、电缆回路数量确定电缆支架的层数、支架层间垂直距离、电缆支架间距、电缆支架的层架长度、支架的防腐处理措施等。
8.5 支架的接地方式说明电缆支架的接地处理方式。
第9章土建部分9.1 工程概况(1)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况、建筑场地类别;着重对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予以说明。
(勘测深度参见本《10kV架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文件模板》勘测深度要求)(2)说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分类、防水等级等主要原则。
(3)说明新建、改建电缆通道的起止点、长度、结构形式、电缆井的结构形式及数量。
(4)说明通道本体、通道与通道的接口处、通道与电缆井接口处的防水设计。
9.2 横断面及纵断面设计(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进行说明。
新设计断面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意义。
(2)论述电缆通道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沟道、沟槽的净宽、净高、结构形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数量、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
(3)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情况,结合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电缆通道的纵断面设计,明确通道的覆土厚度和坡度;重要交叉、高落差等特殊地段处,应提供纵断面设计。
9.3 通道施工方式(1)通道的施工方式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2)应结合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要求及现场地质勘查情况,明确降水方案及需特殊处理地段的技术措施。
9.4 重要交叉穿越(1)论述穿越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河流等的处理方案。
(2)与其他市政管线交叉穿越时,说明与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越处理方案。
(3)列表说明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的间距情况。
9.5 电缆井(1)根据电缆的电压等级、允许弯曲半径、进出线规划、通道分支情况,综合考虑经济性,确定电缆井的结构尺寸,对特殊井型应明确围护结构方式。
(2)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
9.6 电缆登杆(塔)根据电网规划确定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布置方案及选型。
第10章电缆通道附属设施10.1 排水(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集水或机械排水方式。
应明确集水坑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
(2)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时,明确接入市政排水系统方案及设备选型。
10.2 通风(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
应明确通风亭的结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