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化氯碱有限公司废氯气处理系统操作法前言本标准由广西柳化氯碱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校核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审定人:本标准批准人:本标准批准人:目录1 范围 (3)2 岗位任务 (3)3 生产组织和协作关系 (3)4 事故氯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3)5 生产流程叙述及所管设备 (4)6 生产控制指标 (5)7 废氯气处理岗位的各单元操作法 (6)8 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9)9 交接班制度 (11)10 巡回检查制度 (11)11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 (12)12 主要设备及其维护和使用 (12)13 原始记录制度 (12)14 原料、材料、工具的保管、使用制度 (12)15 消防器材、防护器材的使用和保管 (15)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废氯气处理岗位工艺流程及岗位原始记录格式,明确了岗位的任务、组织协调关系、确定了所管设备,生产控制指标、运行观察与检查、日常管理、开停车步骤、故障处理、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2. 岗位任务本岗位负责处理以下废氯气以及事故氯气2.1 透平机岗位开停车需置换的低浓度氯气。
2.2 液化岗位废气分配台来的废氯气。
2.3 离子膜电解来的废氯气。
2.4 氯化氢工序来的开停车时产生的废氯气。
2.5 液化岗位和透平机岗位由于管道或设备原因造成外溢的事故氯气。
2.6 由于透平机岗位透平机机组跳闸或操作不当造成离子膜电解氯气总管氯气正压,通过压力自控阀或氯气正压水封外溢的事故湿氯气。
2.7 液化岗位排污处理罐来的中和液。
3. 生产组织及协作关系3.1 生产组织:本岗位操作人员受厂部、车间、班长的领导。
当班生产受厂部值班长及公司调度的统一调度和监督。
3.2 生产协作关系3.2.1保持与透平机岗位联系,了解透平机运行情况,离子膜电解氯气总管压力变化情况。
3.2.2保持与液化岗位联系,了解氯气系统是否泄压、液氯及包装运行情况。
3.2.3及时与分析工联系,了解吸收碱液的浓度。
3.2.4保持与循环水岗位及冷冻水岗位联系,了解循环水及冷冻水的温度。
3.2.5经常与公司调度员、透平机、液氯操及包装操作人员联系。
4. 废氯气处理装置工作原理4.1废氯气处理装置的涉及到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l2 NaClO+NaCl+H2O+106KJ反应是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及时移出热量,控制的反应温度低于40℃为宜,以免有效氯的分解,反应时还要注意通氯量,通氯量过量时将发生过氯化反应,使全部次氯酸钠瞬间分解,造成跑氯事故,为此必须控制氢氧化钠过量0.1~1%,反应终止时及时分析其残留过碱量。
4.2 废氯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引风机抽吸产生负压,废氯气或者事故氯气依次进入填料式一级废氯气吸收塔、二级废氯气吸收塔,用15~16%的稀碱液进行吸收氯气,未吸收的尾气排放大气。
因碱液吸收氯气反应过程为放热过程,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或5℃冷冻水移走。
5. 生产流程叙述及所管设备5.1生产流程叙述废氯气处理装置生产流程叙述废氯气或事故氯气(离子膜系统装置产生的废氯气;透平机开停车需置换的低浓度氯气;液化氯气及液氯钢瓶包装产生的尾气;氯化氢工序来的开停车时产生的废氯气;液化岗位和透平机岗位由于管道或设备原因造成外溢的事故氯气;由于透平机岗位透平机机组跳闸或操作不当造成离子膜电解氯气总管氯气正压,通过压力自控阀或氯气正水封外溢的事故湿氯气等)进入一级废氯气吸收塔(T-510)底部与塔顶循环喷淋下来的15%稀碱液在填料层进行反应吸收,产生的热量会使吸收碱液的温度升高,较热的碱液进入一级碱循环槽(V-510A/B),通过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P-510A/B)加压进入一级碱液冷却器(E-510)与循环冷却水或5℃冷冻水进行换热,从碱液冷却器出来温度较低的碱液打上一级碱循环塔循环吸收不断产生的废氯气或事故氯气。
从一级废氯气吸收塔(T-510)顶出口的废氯气随后进入二级废氯气吸收塔(T-520)的底部与塔顶部循环喷淋下来的15%稀碱液在填料层进一步反应吸收,同样产生的热量会使循环吸收的碱液温度升高,较热的碱液进入二级碱循环槽(V-520A/B),通过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P-520A/B)加压进入二级碱液冷却器(E-520)与循环冷却水或5℃冷冻水进行换热,从碱液冷却器出来温度较低的碱液打上二级废氯气吸收塔(T-520)循环吸收不断产生的废氯气。
最后从二级废氯气吸收塔(T-520)顶出口排出的尾气通过引风机(C-520A/B)的出口排向大气。
引风机设置有自动压力调节机构,控制风机的抽气量与系统的负压。
另外,从液化岗位(废氯气分配台)来的包装尾气进入真空罐(V-507),通过真空泵(P-509A/B)的抽吸后进入气液分离器(V-508)分离浓硫酸,废气进入一级废氯气吸收塔,同样经过上述碱液循环系统进行吸收。
装置中的碱液高位槽(V-522)设有自动开关阀,与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P-510A/B)联锁,当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P-510A/B)或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P-520A/B)停电或者发生故障停泵时自动打开,15%稀碱液从碱液高位槽(V-522)进入一级废氯气吸收塔(T-510)或二级废氯气吸收塔(T-520)吸收废氯气。
避免因停泵而发生跑氯事故。
一级碱液循环槽(V-510A/B)或二级碱循环槽(V-520A/B)互为备用(一槽在线另一槽备用),当槽中的次氯酸钠含量达到一定指标时,即可作为成品。
用次氯酸钠成品泵(P-522A/B)将成品输送到原料及成品罐区。
来自界区外的32%碱液与工业水按配比混合成为15%稀碱液进入碱液配制槽(V-521),再用碱液配制泵(P-521A/B)通过碱液分配台将稀碱液打到碱液高位槽(V-522)、一级碱液循环槽(V-510A/B)或二级碱循环槽(V-520A/B)。
一级碱液冷却器(E-510)和二级碱液冷却器(E-520)的循环冷却水从循环水站来,与热碱进行热交换后回到循环水站冷却;同样5℃冷冻水从冷冻站来,与热碱进行热交换后回到冷冻站冷却。
6.生产控制指标7. 废氯气处理岗位的各单元操作法7.1 废氯气碱液循环系统开停车操作7.1.1 碱液循环系统开车前准备a. 碱液循环系统开车之前,必须全系统设备、管道清洗合格并经过试压试漏。
b. 检查碱液循环系统的管路、接点、设备、阀门完好无泄漏。
c. 检查碱液循环系统的电器、仪表均处于可控制状态。
d. 配碱槽按1:1的比例加入30%碱液和工业水,控制稀碱液浓度约为15%(槽的液位为2/3位置),后经碱液配制泵及稀碱液分配台将稀碱液分别打到一、二级碱液循环槽及碱液高位槽,并控制各槽的液位为2/3位置,最后将配碱槽配好稀碱液(槽的液位为2/3位置),以留备用。
e. 检查一、二级碱液冷却器碱液进出口阀门是否开启,旁路阀及通往一、二级碱液循环槽管线的阀门是否关闭。
f. 检查一、二级碱液冷却器冷却水(循环冷却水或5℃冷冻水)的进出口阀门是否开启(注意:为了避免循环水与5℃冷冻水互混,循环冷却水或5℃冷冻水的进出口阀门必须对应开启或关闭,且当一种水源阀门打开时另一种水源阀门必须关闭),并调节好水量。
g. 检查一、二级碱液循环槽进出口阀是否开启,且关闭备用的一、二级碱液循环槽进出口阀。
h. 检查碱液高位的出口阀是否开启。
i. 查各台碱液循环泵的机封冷却水是否开启,调节冷却水的压力小于0.1Mpa。
j. 检查各台泵的进出口阀是否关闭。
7.1.2 碱液循环系统正常开车操作步骤。
a. 确认准备工作完成后,打开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的进口碟阀和出口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空气。
然后关闭排气阀。
紧接着启动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慢慢打开泵出口的碟阀,调整泵出口的压力至正常范围0.15Mpa~0.20Mpa。
b. 打开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的进口碟阀和出口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排气阀。
紧接着启动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慢慢打开泵出口的碟阀,调整泵出口的压力至正常范围0.15Mpa~0.20Mpa。
c. 检查碱液循环系统的各温度、压力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泵运行是否正常。
d. 检查各塔底部回流管的碱液的流动情况,并适当调整碱液的循环量。
e. 碱液循环系统运行正常30min后,方可启动风机抽空系统。
7.1.3 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和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的倒泵操作。
a. 打开备用泵的进口碟阀和出口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排气阀。
紧接着启动备用泵,慢慢打开泵出口的碟阀,两台泵同时运行。
b. 慢慢关闭运转泵的出口碟阀,调节备用泵,保持泵出口压力稳定,然后停下运转泵。
c. 关闭运转泵的进口阀和机封冷却水,备用泵投入运行。
7.1.4 一、二级碱液循环槽与备用槽的倒槽操作。
当一、二级碱液循环槽内的碱液长时间被氯气吸收,碱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溶液,如果碱液吸收完,将会出现过氯化反应而发生跑氯事故。
因此为了避免跑氯事故发生,需要让分析工分析次氯酸钠饱和度,及时发现次氯酸钠达标的碱液循环槽并进行倒槽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a. 首先打开备用的一级或者二级碱液循环槽进口阀,再关闭次氯酸钠已达标的一级或者二级碱液循环槽进口阀。
b. 接着先打开备用的一级或者二级碱液循环槽出口阀,再关闭次氯酸钠已达标的一级或者二级碱液循环槽出口阀。
这样次氯酸钠已达标的碱液循环槽停用,备用槽投入使用。
7.1.5 输送一级或者二级碱液循环槽中次氯酸钠成品溶液到成品罐区以及加入已配好的稀碱液操作a. 经与成品罐区岗位人员联系好后,打开通往成品罐区的碱液循环槽出口阀,打开次氯酸钠成品泵的进口碟阀和出口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空气(如泵有机封冷却水,则开机封冷却水阀)。
然后关闭排气阀,紧接着启动次氯酸钠成品泵,慢慢打开泵的出口碟阀,调整泵出口的压力至正常范围0.15Mpa~0.20Mpa,这样次钠溶液不断输送到成品罐区。
b. 当确认碱液循环槽中的次氯酸钠成品输送完后,关闭次氯酸钠成品泵的出口碟阀,停泵且关闭泵进口碟阀(关闭机封冷却水阀),再关闭碱液循环槽的出口阀。
c. 打开通往该碱液循环槽的稀碱液分配台碟阀,打开碱液配制槽出口阀,打开碱液配制泵的进口碟阀和出口排气阀,排出泵内的空气(如泵有机封冷却水,则开机封冷却水阀)。
然后关闭排气阀。
紧接着启动碱液配制泵,慢慢打开泵出口的碟阀,调整泵出口的压力至正常范围0.15Mpa~0.20Mpa,这样碱液配制槽中的稀碱液不断输送到该碱液循环槽。
d. 当碱液循环槽中稀碱液的液位达到规定值(2/3液面)后,关闭碱液配制泵的出口碟阀,停泵且关闭泵进口碟阀(关闭机封冷却水阀)、碱液分配台出口阀及碱液配制槽出口阀。
7.16 碱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停车操作a. 接到停车指令后,关闭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的出口碟阀,然后停下泵、关闭泵入口的碟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