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功夫熊猫》——论中美文化差异

观《功夫熊猫》——论中美文化差异

观《功夫熊猫》有感——论中美文化差异摘要:一个是拥有5000年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是流动着200年新生血液的经济帝国。

中国和美国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思维和价值观,在社会习俗和教育方面,也各具特色。

当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美国电影《功夫熊猫》被搬上银幕,中美两国的文化在这一刻剧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影片中的元素皆有着中国独特的风格,但主线剧情渲染的却是一种美国精神。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美文化交流的同时,两国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因此,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跨国交际中的重要的问题。

关键字:功夫熊猫;中国;美国;文化一、思维与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1]同理,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2]从《功夫熊猫》这部不长电影中,我们可以横贯中美两国,体味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人把对社会、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当做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而对美国来说,它们更加重视个人。

美国人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强调个性和自身的荣誉;中国人却截然相反,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操,才符合大局观念。

在《功夫熊猫》中,笨拙的熊猫Po从一个卖面的厨师,成为了神龙武士。

其中不乏许多搞笑的故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Po至始至终都是他自己,就算是练功,都是Master Shifu用Po最喜欢是食物威逼利诱才成就了他的辉煌。

经过努力奋斗之后,Po仍然满身肥膘胖的可爱,他的志向和爱好也从未变过,但他个人的核心价值却在此体现了。

Po有一群好朋友,有螳螂、虎,仙鹤、蛇和猴子。

当关在大牢中的豹子Tai Lung越狱后,他们为了荣誉集体出战,可最终却没能挡住Tai Lung的攻势败北了。

Po明明打不过Tai Lung,但是他却在卷轴中看到了自己,靠一己之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在美国人的眼中,集体主义最终败落,只有崇尚个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倘若《功夫熊猫》是中国的动画片又会如何,是不是就会变成“功夫五杰”联手神龙武士一起打败了Tai Lung的故事呢?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力挽狂澜的,唯有通过集体的力量,自己作为前进道路上的基石。

因为胜利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

(二)、中庸与创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着儒家的优良传统,千年传承的孔孟之道告诉我们,中庸才顺应时代的潮流。

而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他们提倡的是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开拓创新。

固守传统固然是好事,但创新却也不可缺少。

近几年来,美国人开创了许多全新的领域。

比如苹果手机,如今已经是大街上人手一部的街机了,发明它的乔布斯运用的全新理念,正是创新的结果。

而中国人这么多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安分守己,易于满足。

虽然没有推层出新,但面对时代更替文化入侵的危机,中国人也很好的保护了自身的传统。

《功夫熊猫》推出时,中西方传媒的差异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只熊猫——中国的国宝。

这就奠定了影片中国风的基础。

首映之前,中国媒体的宣传大多都在传递一个理念:美国人不理解中国功夫的精髓,把中国元素胡乱叠加在一起,使得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被曲解。

反之,美国的媒体却传达了这样一个思想:如今中国走向了国际舞台,几千年的文明也应该国际化。

美国人通过电影的模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实现文化的大融合。

这也是《功夫熊猫》披着中国元素的外衣进入了市场的原因。

它既是动画产业的新表现形式,也是新文化和旧文化交融后生成的新面貌。

二、社会习俗信仰差异社会风俗习惯是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非强制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

[3]信仰则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美国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较深,而最早在中国流传的信仰是道教,而今的中国人大多是无神论者,少数信仰佛教。

从《功夫熊猫》的细节着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信仰带给他们无穷尽的影响。

(一)、众生平等意识美国人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在他们眼中,不论贫富、不论男女,不论正常或者残疾,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相互尊重。

中国人在千年的等级制度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君臣思想,他们对统治阶级怀着崇敬的心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不难看出女人在传统中国里扮演者遵从丈夫的角色,男女地位不完全平等。

《功夫熊猫》中的Po并不是个天生的功夫高手,他只是阴错阳差选为神龙武士。

并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

就像美国人崇尚的平等一样——一只家里买面为生、没有功夫世家背景的熊猫,却能成为打败Tai Lung的大侠。

就证明了天赋不是靠遗传、成功不是靠后台,这一切都是依靠后天的勤奋努力得到的。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功夫五杰”中,老虎Tigress和灵蛇Viper是两位婀娜的女性角色。

在美国的文化中,他们认为男女平等很重要。

美国绅士挂在嘴边的“Lady first”就表示,在男性一贯的思维中,女性更应该受到尊重。

而中国人的思维中,女性不应该舞刀弄枪学功夫。

因为相较于男性,女性的身体娇弱。

她们理所当然处在劣势地位,练功夫需要体力耐力,这是男性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种内在的磅礴力量,也许不能改变世界,却能给人信心和勇气。

Po因为自己不是练武的材料,感到气馁想要逃离,但他最后却毅然决然的回来了,并对Master Shifu说了这样一段话:“I stayed, because I thought...If anyone could change me, could make me not me, it was you, the greatest Kong Fu teacher in the whole of China!(我留下,因为我想……如果还有一个人能改变我,能让我不再是我,那就是你,全中国最强大的功夫老师!)”在美国人的思维里,当你的自信和能力都无法应对的时候,你只能求助于权威。

这就是美国人的信仰,他们追求真理、权威、自由、和爱。

Po只是一只误打误撞的熊猫,他本应该在家里卖面条,可他却不得不面对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Po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于信仰——Master Shifu好比是信仰的方向,在毫无依托的时候,唯有他才是这条漆黑道路上指明灯。

而中国人在信仰方面,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

而美国人却有信仰,就像乌龟说的”There are no accident”。

存在即合理,无需置疑。

如果Po的存在,是上帝的安排,那这就是合理的。

假若无法打败Tai Lung,那只是因为大家不够相信他。

若不擎着信仰之光的火炬,那未来就无从谈起。

三、家庭学校教育差异导致中美文化相差甚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的教育体制的天壤之别。

前面谈到的价值观,社会习俗的差别。

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实正是两国不同的教育体制的差别导致的。

教育包含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种教育都会在人格塑造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功夫熊猫》中也有很多细节,可以很好地佐证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

(一)、家庭教育心理学家郝滨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5]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

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很迫切,谁也不希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教育中,孩子的压力都比较大。

而美国教育中,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立自强,抛开家里的庇护,独当一面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功夫熊猫》中,鸭子爸爸希望Po能继承他的面馆。

但深爱着功夫的Po却只有在功夫梦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不能否认,也许Po顺从了父亲的心愿,在面馆做一辈子的厨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Po如果不成为神龙武士,就没有人能打败Tai Lung了,而Po一辈子也没办法获得快乐。

鸭子爸爸对Po的成全,就很好地说明了美国人在孩子未来道路上的选择,并不会给予干涉。

他们希望孩子独立地做自己。

片中还有一个镜头,是Po给功夫五杰煮面,他们都对Po的手艺赞不绝口。

子承父业固然是好事,但一边完成自己的梦想,一边将父辈的手艺传承下去,似乎才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6]中国人认为“科教兴国”“知识就是生产力”。

中国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归类,怎样能用最短的时间扎实地掌握书本的内容。

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每一个学生的应试能力都出类拔萃。

美国人则相反,他们注重实践,他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方法上,美国教育的形式不拘泥于课本,他们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能力,所以他们并不看重考试成绩,看重的是每个学生性格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与众不同的天赋。

如果把练功看成是教育的话,《功夫熊猫》中的Tai Lung就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

就算是拥有很强的武学天赋,乌龟也不肯授予他龙之卷轴。

因为Tai Lung野心勃勃,乌龟明白他的人格不健全,所以没办法委以重任。

但Po却不同,他的心态很乐观向上。

武学靠勤奋,知识靠积累,但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才是最需要正确引导的部分。

还有Master Shifu在教育Po的时候,使用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包子练功法”。

Shifu正是看准了Po贪吃的天性,针对他的与众不同的性格才制定的专属于他的特训方法。

这说明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填充知识,而应该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结语如今时代风云变幻,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美国在国际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了解中美文化差异,有利于两国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这有利于巩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对于中美间的文化,我们应该认真看待他们的区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味地排斥或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

一部《功夫熊猫》告诉我们,中国如今也站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美国和全世界的尊重。

我们应该让中国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 思维方式[EB/OL]./view/664766.htm[2]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3] 社会习俗[EB/OL]./view/360392.htm[4] 董仲舒著.曾振宇,傅永聚注.《春秋繁露新注》[M].商务印书馆,2010-6-1[5] 刍议如何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力[C]. 2013-0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