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的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

老子的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

老子的“无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邢文君200640935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中国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家怎样的管理才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都把目光转向中国古老悠久的管理哲学思想,很多问题竟然都能从数千年前的中国思想家那里得到启发,尤其是老子的“无为”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水式管理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亦称《老子》)一书中。

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①①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

当代的企业管理者,既可以参透老子学说,以察明当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的观念,明确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以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

《道德经》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无为与企业管理之道
老子的哲学中心观念是“道”,在《道德经》一书中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的观点,并且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而其中,“无为”这一观念,则是《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是一个思想体系。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④老子认为当政者应当做到“无为而治”,即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

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制订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⑤,这和第三章所说的:“弗为而已,而无不治矣”的意思是相通的。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
①①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4章,25页
②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42章,77页
③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5章,44页
④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57章,102页
⑤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48章,87页
“有为”——乱为、妄为。

同时,“为无为”是讲从“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

”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

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

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它产生的年代距现在也已经十分久远了,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而言,这个思想还有指导定义和借鉴价值吗?如果能够借鉴的话,又怎样借鉴呢?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老子的“无为”思想毫无疑问对我们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二,由于老子没有对企业问题做过具体明确的表达,使得我们有足够的发展运用空间,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表述和现代运用范围。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②,企业管理亦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甚广。

这句话说的是治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就像煮小鱼一样,要将调味、火候掌握适中,不急不躁,这样煮出来的东西才能色鲜味美;反之(即“有为”),煮出的东西就什么都设有了。

统治者治理国家,企业领导者治理企业,道理跟烹煮小鱼一样,不要常常翻改。

因为,国家数亿人,一个企业几十人至上万人,如果制度朝令夕改,老百姓就无法适应,大家的行为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什么才好,人心一乱,社会就大乱。

如果制度稳定,人们就心情稳定,才会专心于工作做出成果。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进一步具体表述,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展开。

这个思想运用在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情形和原理也是一样,治企业如治国。

就企业而言、企业规章,大原则不能变,只能因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及软硬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小调整”和“小改变”。

企业只要抓住了基础且根本的原则,制定了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二)、“君无为而臣有为①”与现代企业用人之道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从历代治国的经验中,认识到“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道理。

因此,在管理之道上,黄老学派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因为仅凭君主个人的才智是难以治理整个天下的,因此君主必须“因臣资,用众能”,方可达到“无为”的目的。

君子所以能够“无为”,是因为贤臣之“有为”。

只要君主能够求贤若渴,用人得当,即可达到“无为而治”。


①①①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章,5页
②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60章,108页
③张志平《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355页
2
独最为赞美水,是因为:
(1)水具有柔软性。

自己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能适应一切环境,随遇而安,并能够视对方的强弱来对自身作适当的调整;①
(2)水总是往低处流动,象征着一种谦虚的精神,同时这种向低处的流动,总是在不断的积聚着力量;②①
(3)水总是柔弱的,但这只是外表,即使平静无谰的水流下也潜伏着巨大的能量;
(4)水所形成的大海,是如此的博大,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既能容纳人类的污泥浊水,又向人类贡献出无穷的宝藏;
(5)现代科学表明,水分子是很难分开的,这也就意味着水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能始终保持它的本色。

那么,水的这些品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指导意义呢?水的品格中又有哪些适合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我认为根据上面这些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
(1)现代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宏观、微观及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和市场控制适应能力,在保持本企业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并学会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以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

比如日本很多企业,以前日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比较落后的,为此20世纪中,日本派了大量人去美国学习企业管理,并邀请美国专家到日本讲学,日本人就是通过这样的自我学习和晚上,创造出全新的管理流派,即日本模式。

③(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的这种谦虚的品质,也是老子倍加赞赏的品质之一,而水的这种谦下的品质,能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很多人认为,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力争上游。

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甘于做老二,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边静观市场的变化,边积蓄自身实力,二来则可以厚积薄发。

比如国内的两大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

蒙牛乳业在刚成立时,企业实力与伊利、光明等行业巨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正面与伊利和光明抢夺市场,很有可能被联手扼杀。

于是蒙牛在产品的推广期的广告策略上便注重宣传“我是老二”,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

蒙牛成功地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显示了蒙牛谦逊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更容易让消费者信赖。


①①②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9月第3版,416页
③俞小江段从清《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81页
④史博《当“老二”你就喊:借势提升傍依老大而上》网易财经新闻2005-09-14
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企业管理之道的论述还有很多,如“善用人者为之下”①,“合抱之木,作于毫末”②、“百仞之高,始于足下”③、“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④等。

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治企,其实治人、治家、治单位、治军、治国,都用得上,可以说是普遍应当遵循的自然法则,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违背了就要失败,固执的就会失去它)的客观真理。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摒弃那些古板的陈规旧习,以崭新的思维去管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员工的积极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创造力,这股力量将成为企业之强劲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①①②③④老子《道德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126页;115页;102页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