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郁症

抑郁症

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患者仍保留部分社会功能
ICD-10 诊断标准(2)
F32 抑郁发作
F32.1 中度抑郁发作 整个发作至少持续2周 通常中度抑郁患者进行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
ICD-10 诊断标准(3)
F32 抑郁发作
F32.2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常表现出明显的痛苦或激越 自尊丧失、无用感、自罪感很突出 极严重的病例,自杀是常见的危险 常存在躯体症状 抑郁发作一般持续两周在症状极为严重或起病非
其他症状——自责自罪、疑病及贫穷妄想等
临床表现
认知症状: 记忆下降 注意力集中困难 抽象思维困难等
其他症状:
强迫、恐惧等
幻觉、妄想等非特征性症 状
临床注意点
自杀观念和行为
可在疾病开始好转时出现,不一定严重时出现 自杀常毫无征兆,突然发生十分意外 病人可以采取需忍受极大的痛苦的方式来自杀 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
2016年8月7日,19岁女孩因失恋,导致抑郁割腕自杀; 2017年1月16日,31岁产后抑郁的母亲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和几个月大的女
儿从十三楼纵身跃下。
平静
平静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疾 病,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病情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病因和发病机理
42% 42%
胃纳失常 便秘
71% 67%
胃肠症状 心血管症状
36% 25%
如何识别(1)
如何识别(2)
典型病例:
某女性,23岁,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相。患者半月来 说话逐渐减少,活动也较前减少,不愿出门,在家唉声叹 气,有时独自流泪,家人问时偶尔低声回答:“我脑子没 用了,想事情想不出来了”。以前喜欢的电视剧也不感兴 趣。就座时由人搀扶着,低着头、愁眉不展,偶见叹气, 问多答少,音低、沉、语慢,有时点点头,有时摇摇头。 称:我的病治不好“,我做错了事,我有罪啊”,我不应 该拿国家的钱,我该死……。
7焦躁不安 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的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 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已经 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 你是否感觉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 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衰老或者失去了魅力? 11食欲变化 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的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 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觉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 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爱的兴趣? 14妄想症 你是否经常胡思乱想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 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测试
测试
抑郁的自我识别
请在符合你最近情绪的项上打分:
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
1悲伤 你是否一直感觉到伤心或者悲哀? 2泄气 你是否感觉到前景很渺茫? 3缺乏自尊 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 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 你是否对任何事情都自责? 6犹豫 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思维迟钝:
话少、声音低 应答缓慢 自责自罪、 消极意念
临床表现
动作、行为:
明显减少 反应迟钝 回避社交 抑郁性木僵
临床表现——躯体或生物学症状
涉及许多方面,常见有
睡眠障碍: 早醒、入睡困难、多梦、个别睡眠增多 消化系症状: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口干、便秘 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性感缺乏、阳萎 心血管方面:心悸、胸闷 内分泌紊乱:闭经、月经紊乱
病程特征(1)
起病:缓慢发病(秋、冬季多发) 年龄:年龄20~50岁(女性早于男性) 病程:抑郁6~9月,发作性 预后:15~20%趋于慢性化
病程特征(2)
首次发作者50%会再发
二次发作者70%会再发 三次发作者90%会再发 33%在一年内复发 54%在三年内复发 73%在八年内复发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③足量 足疗程治疗;
④尽可能单一用药,
⑤治疗前知情告知;
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
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 、焦虑障碍等。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谢谢大家!
常急骤时,不足两周的病程作出诊断也是合理的
ICD-10 诊断标准(4)
F32 抑郁发作
F32.2 重度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符合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并且存在妄想、幻觉
或抑郁性木僵 妄想一般涉及自罪、贫穷或灾难迫在眉睫的观念,
患者自认对灾难降临负有责任 听幻觉常为诋毁或指责性声音 严重的精神运动迟滞可发展为木僵 妄想或幻觉多与心境相协调
走近“抑郁症”
郑州市卫生学校 陈可平
“情绪感冒”——抑郁症
网络报道:
2014年初,68岁女性患者,因血管堵塞导致下肢疼痛而引发抑郁,每当 下肢疼痛时,就不想活了;
2015年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新生吴同学在学校单间 宿舍内烧炭自杀,死因为生前遭到乙肝歧视而长期情绪抑郁;
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
抑郁症——临床症状发生率
抑郁/沮丧/心境低落
76%
疲乏/没有精力/倦怠
73%
睡眠减少/早醒/中断63%ຫໍສະໝຸດ 时常哭泣/想哭59%
焦躁烦闷/紧张/害怕
57%
抑郁障碍躯体症状的发生率
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
出现频率 躯体症状
98% 体重减轻
出现频率
63%
疲乏 头及胸部压缩感
83% 75%
头痛 颈/背部疼痛
抑郁心境——悲伤、心里难受、有压抑感、活着没意义;


丧失兴趣——失去乐趣、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生活乏味;
意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疏懒、回避社交、行为缓慢。
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力不从心;
自我评价低——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无价值感;
临床表现
抑郁心境:
情绪低落 愉快感缺失 兴趣索然 焦虑
2年
1%
4年
5年
• 痊愈(Recovery)=精神状态评定量表 (PSR) 评分1 或 2分,持续8周 • 痊愈(Recovery)=持续的临床治愈(Remission)
抑郁症——核心临床表现
外在表现:(表情、姿势、言语、行为)
典型症状:心境低落为抑郁症特征症状,有昼 夜节律改变,“晨重夜轻”,是内源性抑郁的典 型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躯体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疾病 抑郁症与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改变有关 抑郁症、应激可以抑制神经生长因子和代偿性的神经生成
% 痊愈率(% Recovery Rate)
痊愈率随发作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100 60 54%
N=431
40
20
16%
11%
6%
0 6月
1年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也称电痉挛疗法,又称电休克治疗( electrical shock therapy),是以一定量的电 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当我感觉不好时,请不要用【比较】和 【规则】告诉我应该快点好起来,我更 希望你可以陪伴我,倾听我到底发生了 什么,让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
[结果分析]
0 ~~~ 4分 没有抑郁 5 ~~~10分 偶尔有抑郁的情绪,很正常 11~~~20分 有轻度抑郁 21~~~30分 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 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ICD-10 诊断标准(1)
F32 抑郁发作
F32.0 轻度抑郁发作 具有典型的抑郁发作症状,所有症状都不应达到重度 整个发作持续至少2周 轻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通常为症状困扰,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交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 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 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生命早期
遗传易感性 易损性表型
成年
生活事件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改变
抑郁焦虑
早期负性 生活事件
- CRH 系统功能过高 - 5-HT和NE系统功能不足 - 遗传携带的海马神经损害 - 对海马的神经毒性作用
抑郁症会导致脑萎缩!
抑郁症的海马萎缩
正常
Bremner JD,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0;157(1):115-118.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JD Bremner.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 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 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 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 得到公认。
抑郁症的物理治疗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 度的抑郁发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