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是怎样产生的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在电影《请投我一票》中,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宣布将在班内举行民主选举,同学们可以自己选出自己的班长,而不是由老师指派。
于是罗雷、成成、许晓菲三位“民主候选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竞选过程分为才艺展示、相互辩论和最终演讲三个环节。
三个候选人在各自的准备过程中,家长纷纷扮演了“政治顾问”的角色,最终胜出的罗雷的父亲除了教他怎么为自己的缺点辩护,怎么去打压对手之外,还利用职务之便,请全班同学坐轻轨,给儿子争取到表现的机会和同学们的好感,还让罗雷在最后的演讲之后送中秋节贺卡给全班同学;成成的母亲鼓动成成,给他出谋划策,出绝妙的主意;晓菲的妈妈也是努力地鼓励训练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秀出自己的亮点……整个竞选已经演变成了由家长导演、孩子表演的闹剧,而班主任作为总指挥竟然对这一切视而不见甚至得意地以为她的学生在“民主竞选”。
影片最后的一个细节是孩子们哭了,老师“教育”他们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大家经历了应该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会成长,那么接下就来分析一下孩子们从这次“民主竞选”中到底学到的什么?
孩子们在这场选举中并没有强烈的主人公意识,他们的思维中可能不会认识到班长意味着更多的是责任、担当、服务而不仅仅是权力。
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更多的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对权力的欲望,渴求树立自己在其他小朋友心中的一种权威形象,他们的潜意识中感觉“这就能管人,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吩咐”,这些孩子本该在童真的年龄做符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事,而在班主任的教育中,本应是带有各人想法、、观点、独立思维能力的民主演变成一种简化的民主,让大家觉得“新鲜”,却不能让大家在新鲜中获得新鲜的知识血液。
变质的教育导致了变味的拉票,这样的选举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也许只有拉帮结派,互相攻讦,贿选等等的斗争手段。
竞选成功的罗雷,他会想自己之所以一次次扭转战局赢得选举是因为给了别人好处,而成成会觉得同学们的善变是因为自己没有提供实实在在的物质性的东西给他们,那么以后面对类似的事情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呢?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班当时选班长,我们从不关心选出的这个人有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民意,有没有热忱为大家服务,有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大家只是麻木地按照几个刻板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要好,如果成绩不佳,你连当候选人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学习成绩和权力直接挂钩,之后必然造成了利益的垄断,大家觉得只要学习好就高人一等,成绩不好就活该被忽视被管制,活该做下等人。
所以当时班里出现了严重的“俩极分化”,学习好的被重视有地位越来越好,学习差的被忽视被嫌弃越来越差。
如果我是班主任,对于选班长这件事,也会采取选举的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具体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时间。
选班长这个工作不会在刚开学就进行,因为刚开学大家还没有在一起相处,互相不怎么了解,不知道谁适合做班长。
所以选班长要等开学后大概俩周进行。
二、候选人的确定。
首先我会开一次“班长的权利和义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班长肩负着更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力。
之后让认为自己能胜任班长一职的学生自荐,于是候选人产生。
三、选举。
候选人确定之后之后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做演讲准备,然后就依次上讲台做一个竞选演讲。
不会像影片中老师一样给学生量的时间去准备才艺展示之类的,因为做班长重要的是人品、人气、责任感、工作能力等,而这些东西大家平时都是看在眼里的,而不是靠精心准备以后表演出来的。
而且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影片中出现的拉票现象。
候选人简单亮相后大家就开始投票选举,为了做到公平、公正、透明,选举结果会紧接着就公开。
这样班长就在全班人面前产生了。
不管最终选出来谁做班长,都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但我们还是要以最公平、民主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班主任在其中只起到组织选举的作用,不会对同学们的选择做出任何干涉或暗示。
而且,为了给更多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也为了避免班长“一劳永逸”,我们会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这样的选举(上一学期的班长也可以继续参加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