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地系统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
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
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
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
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
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
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
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做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
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政策保证。
(三)技术层面
国家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城市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居住区等技术规范、
标准,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指导性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
配置做出原则规定,有效的保证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要求。
二、把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领域
的各个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
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和从事
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
的深化和细化。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
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城市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其它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与
城市交通、城市防洪、文物保护等其它专业规划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
必须注
意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的划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确定,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问题。
我们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可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相
一致。
但是,从地域生态的完整性和市域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方面来深入分析,这
个范围根据地域环境因素特征,可以大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
具体范围应根据每
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以维护地域地形地貌的相对完整为原则,可考虑以城
市规划区外围的自然河流、山体作为边界。
(三)规划指标的确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虽然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中对
绿地只规定了下限,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城市所处的位置、发展规模、
城市性质、以及用地条件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参考国外同类型
城市的绿化指标,我们可以在城市规划区内,在总体规划人均用地不突破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
在城市规划区外,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外围的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大地景观环境。
(四)绿线管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确定后,关键是落实绿化用地,国家要求并在我省
部分城市已经实行的绿线管制制度十分有效。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现状和
规划的各类城市绿地(主要是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重要
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等)以平面坐标将其边界和拐点划定,可以分类成为图则,
并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确定,从而保证绿化用地。
(五)特色的体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优秀与否,重要衡量标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解、深化的程度和城市特色的体现两方面,后者显得格外明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
仅能够保护城市自然地貌,创造独特的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通过
适当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等方面,具有其他各类规
划无法比拟的作用。
因此说,文化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灵魂。
(六)老城区的界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老城区的绿化规划。
老城区相对于
新城区而言,它是有一定历史、一定的空间地域、一定的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
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的城市建成区。
老城区不完全等同古城区,二者在保护的程
度和更新的力度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绿地系统规划中采取的对策也是不同的。
老
城区的界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不同规模、不同布局形式的
城市有不同的界定方式。
新老城区分散布局的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时确定;第三,在老城区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应该根据建设年代、设施状况、文化价值水平
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后划定。
三、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
(一)为创建园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组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
良好的生
态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净化
了城市空气、水体、土壤,改善了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有防火防震、防风固沙、蓄水保土等一系列生态功能,实现城市自然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和流动,
从而改善和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质量和生活水平。
城市绿化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利性,在其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在功效
实现和功效体现上,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基础设施因而具有特
殊性。
城市绿化建设本身日益作为城市社会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体系,规模日益
扩大,分工日益细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二)为政府民生工程提供工作帮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区而言,注重和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和“为绿色通道工程”
活动相结合,和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
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区域绿化水平。
在城
市建成区内,以水系整治和水环境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公园、游园、道路广
场等为重点,保障年度建设计划的落实,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成为政府民生
工程的主要内容。
(三)为广大群众参与提供有效途径
规划编制的过程往往与规划的成果同样重要。
这是因为,编制的过程不仅分
析问题,提出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与领导的沟通,社会各界的参与,充分
检验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特别是规划成果,正因为有了居民的
知情、社会的关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必须公开展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城市重点建设工程,还是居民生活小区的开发,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得到市民广泛的理解、支持和重视,这就是检验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最有效的路径。
结束语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是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而提出的,论是在指
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今后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之路,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32
[2]徐波.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J].城市规划,2002 (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