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教学大纲

地图学教学大纲

地图学教学大纲说明《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详见表1)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五、主要参考书: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

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新知识点:地图的特征和分类实验实习:了解实测成图的基本程序,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堂训练:读中国地图,分析该地图的特征。

课外训练:阅读中学地图册,总结3—5幅地图的特征(构成要素、分类等)课堂教学内容:§1 地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图的特征和定义1地图的特征2 地图的定义1.2 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1.3 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实测成图编绘成图§2 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2.1 地图学的定义2.2 地图学的学科分支2.3 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地图学的发展和历史3.1 地图学的历史回顾我国古代地图作品介绍我国近代地图作品我国地图学思想和理论发展国外地图学的发展3.2 现代地图学进展现代地图的制作现代地图学的理论研究§4 现代地图的作用和类型4.1 地图的功能1认知功能2模拟功能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4.2 地图的应用4.3 地图的类型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教学目的1.了解地球体、水准面、地理坐标等基本概念2.掌握比例尺的定义、表现形式3.掌握地图投影的实质和地图投影的基本类型4.各类地图投影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比例尺、地图投影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地图投影新知识点:比例尺、地图投影方法手段:讲授为主实践实习:计算并比较东京至纽约的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的距离。

课堂训练:读世界时区图、世界交通图、半球图,分析其投影变形特点。

课外训练:手工绘制投影切点在极点的球面投影图自学指导:掌握比例尺的定义、表现形式,掌握地图投影的实质和地图投影的基本类型,各类地图投影的特点及其应用课堂教学内容:§1 地球体1.1 地球体的自然表面1.2 地球体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的意义:1.3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2 地球坐标系与大地定位2.1 地理坐标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2.2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我国的大地控制网2.3 全球定位系统(GPS)§3 地图投影3.1 地图投影的定义3.2 地图的比例尺1.定义2. 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特殊比例尺3.3 地图投影的变形1. 投影变形的概念2. 变形椭圆3. 投影变形的性质和大小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3.4 地图投影方法几何投影法数学解析法3.5 地图投影分类1. 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1)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2)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2. 根据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4 地图投影的应用4.1 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1. 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 制图的比例尺3. 地图的内容4. 出版方式4.2 地图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第三章地图概括教学目的:1. 掌握地图概括的性质和步骤2. 了解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掌握开方根定律3. 掌握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和地图概括的方法教学难点: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新知识点:地图概括方法手段:以实践带动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掌握 实验实习:掌握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课堂训练:平方根定律的应用。

课外训练:自学指导:掌握地图概括的性质和步骤,了解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课堂教学内容:§1 概述1.1 地图概括的性质 1.2 四个步骤分类 简化 夸张 符号化 1.3 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主题) 地图的比例尺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数据质量 图解限制§2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2.1 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1. 图解计算法 2. 等比数列法3. 区域指标法4. 回归分析法 2.2 开方根规律的应用[德国]特普费尔:B A A B M M N N /§3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3.1 分类层次归类数量分级等级合并降维转换分区选取3.2 简化删除的最小尺寸删除的指标定额删除的资格排队形状的简化内部结构的简化3.3 夸张局部夸大位移合并分割第四章地图符号教学目的:1.了解地图符号的特点2.掌握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3.掌握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感受效果4.注记的种类和配置教学重点: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和感受效果教学难点: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新知识点: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手段: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实习:地图符号的设计课堂训练: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课外训练:阅读中学地图册(中国部分),总结居民点符号的特点。

自学指导:掌握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掌握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感受效果;注记的种类和配置。

课堂教学内容:§1 概述1.1 地图符号1.2 地图符号的视觉感受和认知过程1.3 地图符号的的地图语言功能§2 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2.1 地图符号的分类空间分布类型:点状、线状、面状、立体视觉分类:形象符号、抽象符号2.2 地图符号的量表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3.1 视觉变量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包括色相、亮度和彩度。

5. 网纹变量3.2 视觉变量的组合§4 符号与图形的感受效果4.1 视觉变量的感受效应数量感——符号尺寸次序感——亮度、网纹、符号尺寸差异感——网纹、颜色、方向、形状,包括组合感受、选择感受4.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4.3 视觉分辨的限度§5 注记5.1 地名及其在地图中的意义5.2 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5.3 注记的定位第五章地图表示教学目的:1.掌握点状符号、点状符号表示地理数据方法、方式2.掌握线状符号、线状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种类、方法3.掌握面状符号、面状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本章重点:点状、线状、面状地图符号的构成及其对地理数据的表示教学难点:点状地图符号的构成及其对地理数据的表示新知识点:地图符号实验实习:分别绘制若干种点状、线状符号课堂训练:点状地图符号的构成及其对地理数据的表示课外训练:根据全省2000年各地、市国内生产总值,设计适当的表示方法和符号。

自学指导:掌握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表示地理数据方法、方式。

课堂教学内容:§1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1.1 点状符号基本类型1.2 点状符号的扩展二维扩展:分割圆、百分比几何块、玫瑰图三维扩展:球状符号、柱状符号、轴侧图符号1.3 点状符号的制图定位1.4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形状和颜色表示数据的质量特征,符号的大小表示地物的数量特征,个体符号的结构图表示数据的内部结构,用扩张个体符号表示数据的动态特征1.5 点值图:用点状符号表示某些面状分布的地理数据§2 线状符号的构成2.1 定位线地理数据表示的线状符号有极端数据和宽容数据变量有:形状、尺寸、色相、彩度。

2.2 走向线的定向与量化表示行进路线;流向;流量;流速;属性;相互联系等。

2.3 线状符号表示面状分布的地理数据—等值线、等密度线§3 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3.1 定性信息的特征类型图区划图范围图3.2 适宜于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3.3 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1. 类型的调查2. 类型的分类、分级和图例设计3. 类型界线的绘制§4 等值区域制图4.1 定量数据的特征4.2 数据的分级外因分级平均分级序列分级特殊分级4.3 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是亮度、网纹以及彩度第六章地图图型教学目的:1.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2.了解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表现方法3.了解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设计制作4.掌握地形图的特点、用途和应用5.掌握教学地图的特点和教学挂图的绘制方法本章重点:地形图的特点、用途和应用,教学挂图的绘制方法教学难点:专题地图的设计制作新知识点:地图符号实验实习:教学挂图的绘制课堂训练:1.黑体、宋体、斜体、耸肩体等地图用字的书写方法。

2. 编辑、绘制一幅教学地图课外训练:地形图的使用自学指导:地形图、教学挂图的特点、用途和应用。

课堂教学内容:§1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1.1 普通地图的定义、种类及其内容地形图地理图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海洋陆地水系地貌要素土质和植被1.3 社会人文要素的表示1. 居民点位置、类型、人口数量、行政级别2. 交通网3. 境界政治区划界行政区划界§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2.1 地形图的类型1. 地形图的类型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3. 工程用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图的特点2.2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功用2.3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2.4地形图的符号分类1. 依比例尺符号2. 半依比例尺符号3. 不依比例尺符号2.5 等高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