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生产质量保证
制度
1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菌种质量防止不合格的菌种流入市场,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工厂内所有人员及场所。
三、引用文件
GB/T21125—《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
GB4789.28—1994.2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四、技术要求
4.1工厂内检验员和技术人员需持相关专业证书上岗,所有工作一律持健康证上岗;
4.2所有厂房、设施及设备、水电每日检查并保证运转正常,保持通风;
4.3接种室、冷却室、培养室、贮存室每日用0.5%过氧乙酸消
毒;
4.4万级净化区域的粗、中、高效过滤网每15天更换一次;
4.5超净工作台的百级层流罩每7天检查一次;
4.6高压灭菌锅每半年经技术监督局检验1次;
4.7各种检验用计量器、温度计、湿度计、CO2仪每10天校正1次,每6个月由国家相关单位校验1次;
4.8容器要求
4.8.1母种:试管18mmX180mm,棉塞为梳棉;
4.8.2母种:750ml耐高温玻璃菌种瓶,棉塞应符合要求;
4.9品种及扩大
4.9.1品种必须为省级以上国家等级品种并清楚种性,并向供应商索取技术资质及相关证明,否则不能应用;
4.9.2扩大时母种仅用于移植扩大原种,一支母种扩大原种不应超过6瓶,一支母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超过50瓶(袋);
4.10试剂要求
4.10.1化学试剂类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用化学纯级试剂;
4.10.2生物试剂和天然材料
生物试剂如酵母粉、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麸皮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4.11母种、培养基、PH值应保持PH6.5—7.0之间;
4.12原种培养基含水量应保持在62%以内,PH6.5—7.0之间;
4.13分装
4.13.1母种培养基应不大于试管长度五分之一,斜面顶端距试管口不少于50mm;
4.13.2原种培养基瓶(袋)口不少于60mm,灭菌后不少于45mm,棉塞大小松紧度要适度,培养基松紧度要一致;
4.14灭菌母种0.11MPa—0.12MPa,40分钟
原种0.12MPa—0.14Mpa,3小时
4.15,灭菌完后每次作灭菌效果、微生物检查,按照
GB4789.28-1994.22标准执行48h,必须无微生物长出;
4.16工厂各场所每日班前班后彻底进行卫生清洁和除尘处理;
4.17接种室、万级净化每日提前30分钟开启,每日完后臭氧消毒4小时,每日用0.5%过氧乙酸消毒拖地,晚会上开启紫外线灯;
4.18所有洁净区工作人员必须按洁净区要求操作,进入前必须公司卫生制度要求进行,特别是洗手、更衣、消毒灯;
4.19超净工作台每日用前用75%酒精擦拭后提前预净30分钟;
4.20接种后必须贴好标签,并做好班次记录;
4.21各班组的记录及菌种记录需记录清楚完整并统一保存;
4.22培养期间,分别在7天、12天、20天、培养完成后分拣出不合格菌种,不合格品给予报废并做好记录;
4.23及时入库,提前保持冷库温度及消毒卫生,并做好入库记录,按批次存放并标示清楚。
五、质量要求
5.1质量要求
5.1.1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 规定。
5.1.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母种感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