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地球化学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采样点布设
羽状水系发育区段,应在多条羽状水系内 布点,在同一采样单元内组合成一个样,样点 标在较大水系内,其他水系各子样点用箭头指 向中心点。 水系不发育区段可辅以土壤测量。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编号方法
样品编号以1:50000图幅为单元连续编号,
异常查证尽可能使用样品现场分析测 试方法技术。 每一异常的查证工作结束后均应编制 单独的异常查证简报及系列图件。
在异常查证的基础上,对测区的找矿 前景与资源潜力进行评价。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数据处理
1:5万化探数据库是以原始采样信息、基本 图件和分析数据为数据源。 数据库软件可采用GeoMDIS、ARCinfo、 MapGis等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和可互换的格式。
1:5万化探主要工作内容
野外样品采集,
样品分析,
数据处理、图件编制, 异常查证与评价, 成果报告编制等。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采样点布设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为4-8点/km2。通 行条件较困难或雪线附近采样密度可适当放稀。 不能连续出现3个空白小格。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中,三 级水系可布设少量控制点。 一级水系长度大于500m时,应在一级水系内加 布采样点。 每个样点控制的上游汇水域面积以0.125至 0.25km2为宜。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 水系发育,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 测量为主。 高寒湖沼丘陵区等景观区 水系发育或较发育,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在水系不发育区段可辅以土 壤地球化学测量。 半湿润高寒山区、高山峡谷景观区 水系发育,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 测量为主。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采样位置
在部分一级水系上游,无明显流水线区段,应 穿过表层在冲积层取样,当无法采集到水系沉积物 样时,采样或在水系两侧山坡多点采集残坡积物组 合样。 在少数植被比较发育的沟谷,应选择在流水线 明显的部位采样,或在沟底挖至出现明显早期冲洪 积层部位,采集粗细粒及多种物质成份混合的冲洪 积物样品,避开含有机质较多的褐土和淤泥。
样品加工可在日光下自然干燥或于50℃下烘干。 为防止结块,干燥过程中应及时揉搓样品,可用木槌 适当敲打。 加工样品应使用不锈钢筛,严禁使用镀铬或镀锌 铁皮制品。 筛分截取粒级样品时,应避免胶结的假粒级混 入,应采用揉搓的办法,或采用水筛的办法去掉假 粒级和附着细颗粒。 检查样品重新过筛时筛下重量应小于5%。 过筛样品重量≥300g,加工后的样品缩分成2 份,1份送分析,1份装箱暂时保存。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异常查证
异常详细检查: 进一步圈定异常,地表揭露和圈定 矿(化)体、控制其规模,基本查 明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 为深部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主要的工作方法: 面积性的1:10000物化探、地质 测量及系统的轻型山地工程。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异常查证
以1 km2为基本采样单元,由左至右自上而下顺 序编号。 在每个基本采样单元中划分为4个小格,标号顺 序由左至右自上而下为A、B、C、D,并在标号下角 脚注阿拉伯数字顺序号,如A1、A2、B1、B2等。 每50个样品编号内预留5个号,其中4个号为插入 监控样, 1个号为插入重复样,插入号码应均匀分布。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
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
整个图幅各元素的报出率、总报出率
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参数
质量评估 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异常点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质量控制图 外部质量控制监控样各项质量参数
重复样相对误差合格率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异常分类与评价
异常分类:成因分类、找矿前景分类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素 Sb 元素 Ag 检出限(μg/g) 0.02 元素 F 检出限(μg/g) 100 检出限(μg/g) 0.2
As
Au B Ba
1
0.0003 5 50
Fe
Hg La Li
1000
0.0005 40 10
Sn
Ti Th Sr
1
100 5 10
Be
Bi Cd Co
类 定义 亚 类 定义
有进一步扩大矿床(点)找矿远景或发现新矿种 甲 已有矿存 1 前景的异常 A 在的异常 甲2 发现的矿能很好地解释引起异常原因的异常。 推断的有 乙1 推断可能发现大中型矿床的异常 B 找矿潜力 乙2 推断可能发现中小型矿床的异常 的异常 乙3 推断可能发现矿点及其以下矿的异常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采样位置
野外作业使用的手持式GPS需经参数校正。
样品采集应选择在有利于冲洪积物堆积的现代流 水线的底部或主河道上(或干沟底部);采集粗细粒 及多种物质成份混合的冲洪积物样品。 在采样点水系上下游约30-50m范围内多点取 样,或在多条紊流河道上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 个样品。
用选定的样品分析方法,对每个国家一级 标准物质分析12次,并分别计算每件标准物质 每种元素测量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对数 偏差( )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lg C
元素 Mn P W Mo 锰 磷 钨 钼 铀
分析方法(1) ICP—AES XRF POL POL LF
方法精密度(%) GSD-1* 3.26 1.44 7.73 8.06 8.95 GSD-8** 2.14 5.29 3.41 8.69 6.15
1:5万化探工作设计主要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地、物、化、遥、 矿产资源等基础资料。 根据测区地质背景、地球化学景观、地球化学 背景、地球化学异常、水系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 厚度以及以往化探、地质矿产工作情况等,研究和 确定野外采样方法。 根据测区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和 确定分析样品分析元素,确定样品分析测试单位。 按网度或剖面实施的化探工作,要说明测网或 剖面布设的方法技术。 按要求编写设计。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采样物质
样品物质以成分复杂、粗细颗粒混杂物质为主。 注意避开风成沙和有机质干扰物质。
半湿润高寒山地景观区、高山峡谷景观区样品 物质主要由砂质为主,避免采集淤泥和有机质。
图 横 纵 程 海 主 样原 代 幅 坐 坐 拔 标 品始 号 标 标 高 识 号样 号 符
一般按国际标准分幅进行,也可根据实际工作 需要选区进行。
1:5万化探主要方法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气体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 在准平原、盆地周边、山前地带、黄土覆 盖等浅覆盖区,可利用机动浅钻开展土壤地球 化学测量。
1:5万化探主要方法
地球化学普查景观区: 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区, 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 半干旱中低山丘陵区, 岩溶地区, 森林沼泽区, 半湿润高寒山区、高山峡谷景观区, 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 高寒湖沼丘陵区等景观区
1
0.1 0.1 1
Mn
Mo Nb Ni
30
0.5 5 3
U
V W Y
1
20 0.5 7
Cr
Cu
15
1.5
P
Pb
100
5
Zn
Zr
15
10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
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用国家一级标准 物质进行考核, 选用8个(包括高、中、低含量)不同类别 (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的国家一级标准 物质(GBW系列),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重复样采集
重复样应由不同组人员或质量检查人员在同 点不同时采集, 重复采样数为总采样数的2-3%,
每个测区应不低于30件。
计算相对误差。
RD≤33%为合格,重复样合格率应≥85%。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土壤测量
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8-20点/km2。一般以 规则网进行样点布设,也可采用不规则网进行样 点布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
准确度控制 精密度控制 报出率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重复性检验控制 突变点的重复性检验
日常分析监控图的控制
分析人员自我控制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
外部监控样统计每一种元 素日常分析准确度、精密 度的合格率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重复样相对误差RD合格率
8.异常综合分析评价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异常查证
原则上应对发现的甲1、乙1、乙2类异 常全部进行查证,并达到异常踏勘检查工作 程度。
有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远景的重要异常 应达到异常详细检查工作程度。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异常查证
异常踏勘检查: 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追踪异常源, 查明异常的地质起因。 常用的工作方法: 1:10000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 地质草测及少量轻型山地工程。
喜玛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西部、念青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采样粒级为-10-+60目,其他地区采样粒 级为-10-+80目。也可根据工作区具体情况,通过 试验确定最佳粒级。
半湿润高寒山地景观区、高山峡谷景观区目前宜 使用-40目粒级。 采样粒级需经过试验后确定。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加工
方法检出限 (μg/g) 10 50 0.4 0.2 0.4
XRF X射线荧光光 谱法; ISE 离子选择性 电极法; GF-AAS 石墨炉 原子吸收光谱法; AES 氢化物原子 荧光光谱法; ICP-AES 等离 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法; POL 极谱法; ES 发射光谱法; C-ES 化学光谱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