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B. 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C. 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粗提取实验D.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
3、DNA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详解】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错误;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 的材料;菜花是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2.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对比MnO2和肝匀浆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的高效性B.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始终为37℃C. 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D. 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在相同温度下保温【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通过无机催化剂(MnO2)和肝匀浆(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证明酶的高效性,A正确;B、由于不确定实验使用的底物和酶的种类,所以并不能确定37℃较为适宜,B错误;C、蔗糖和蔗糖的分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反应,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错误;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在实验设计温度,再混合,D 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此实验共有两个自变量:光照强度和施肥情况B. 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C. 在土壤含水量为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D. 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答案】A【解析】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有无施肥,因变量为CO2吸收量。
解决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光照强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肥料供应情况均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②若单独改变某一条件,可以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则该条件为此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③在设计对照试验时,除自变量不同外,所有无关变量应相同;应确定适合观察的因变量,以对实验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详解】A、本实验有不同光照强度、是否施肥、土壤含水量三个自变量,A错误;B、D点和B点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不同,D点光照强度大于B点,所以CO2吸收量高,B正确;C、通过图解D点与E点(或B点与F点)的CO2吸收量比较,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C正确;D、C点土壤含水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在C点基础上增大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其CO2吸收量,因此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坐标曲线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坐标曲线、光合作用限制因素的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还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考查考生对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4.在适宜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某除草剂分别处理甲和乙两种杂草的叶片,并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显示放氧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需要先建立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放氧速率关系的数学模型B. 相同浓度时颜色变化快的品种受除草剂抑制效果更显著C. 与品种乙相比,除草剂对品种甲光合速率抑制较强D. 除草剂浓度为K时,品种甲的叶绿体仍可发生CO2固定【解析】【分析】叶片光合作用时水被分解,产生氧气,氧化还原指示剂遇氧气后颜色发生变化,指示剂颜色变化越快,放氧速率高,光合作用越强。
【详解】A、指示剂遇到氧气才会变色,所以要先建立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放氧速率关系的数学模型,A正确;B、指示剂颜色变化越快,放氧速率高,说明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弱,B错误;C、相同除草剂浓度下甲的放氧速率低于乙,说明除草剂对品种甲光合速率的抑制较强,C正确;D、由于放氧速率属于净光合速率,当净光合速率0时,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不为0),所以仍然有CO2固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识图和题干信息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建立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5.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
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
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 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 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
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1,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选择获得丁,最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
【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
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与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 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 实验中釆用离心的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蛋白质外壳(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噬菌体是病毒,是营活细胞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该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 正确; 实验中釆用离心是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离,故D 错误。
7.北京地区蛙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月份,为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可人工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
表中列出了不同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
关于这个实验的设计与结论分析错误的是( )A. 表中数据显示: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B. 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越少C. 据此数据可推测:越接近繁殖季节,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D. 若换用雄蛙的垂体,可以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 垂体可以产生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蛙卵发育越成熟,需要性激素越少,因此需要促性腺激素量也越少。
【详解】A 、由题干可知,北京地区的蛙生殖季节是4-6月,表中数据显示各月份中4月所需垂体数量最少,因此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A 正确; B 、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细胞成熟,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要的垂体数量越少,是由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更多,以及卵更接近成熟所需激素更少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B 错误; C 、越接近繁殖季节,所需激素更少,说明蛙卵的成熟程度越高,C 正确; D 、雄蛙的垂体也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获得和雌蛙同样的实验结论,D 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这些信息,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8.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
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
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实验操作预期结果A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B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蛙后肢收缩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背根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的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引发相应肌肉收缩,可见是传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