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学论文——担子菌亚门系别:07农学系专业班级:生物技术2班姓名:李航学号:0701024207指导教师:卢显芝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为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型。
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孢子,简称担孢子。
担孢子产生于担子上,每个担子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
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的产孢结构叫担子果(basidiocarp)。
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关键字:担子菌、亚门、真菌、孢子、菌丝、繁殖一、担子菌简介——————————————————————————4二、担子菌的特征—————————————————————————4三、担子菌的营养体————————————————————————4四、担子菌的锁状联合———————————————————————5五、担子菌的繁殖—————————————————————————5六、担子菌的担子果——————————————————————5七、担子菌的分类———————————————————————6八、担子菌营养成分分析——————————————————————7九、参考文献———————————————————————————8一、担子菌简介真菌门的一亚门。
因该亚门真菌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无单细胞种类,均为有隔菌丝形成的发达的菌丝体。
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也有的与植物根共生形成菌根。
在潮湿的土地上,常见有白色的菌丝体,有时,菌丝相互连结,形成菌索。
担子菌的菌丝体一般分两个阶段,即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由初生菌丝质配后产生的次生菌丝体,许多大型担子菌还有三生菌丝体。
担子菌的子实体变化很大,小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可达 1 米以上。
形状多样,质地不一,有肉质、海绵质、胶质、骨质、软木质、木质、纸质等。
在林地,特别是在草原上,常见子实体形成蘑菇圈,每年向外扩张,生出一圈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生殖是通过菌丝断裂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或孢子芽殖,没有有性器官;有性生殖方式为体配,有性孢子为担孢子(N),孢子器和受精丝是有性器官。
担子菌亚门约 12000种,通常下分两纲,即有隔担子菌纲和无隔担子菌纲。
前一纲包括银耳目、木耳目、锈菌目、黑粉菌目;后一纲包括伞菌目、多孔菌目、马勃菌目等。
担子菌的子实体变化很大,小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可达1米以上。
形状多样,质地不一,有肉质、海绵质、胶质、骨质、软木质、木质、纸质等。
在林地,特别是在草原,常见子实体形成蘑菇圈,每年向外扩张,生出一圈蘑菇,年代长达数百年,直径能到200米。
子实体在孢子未成熟时就把子实层暴露于外的叫裸果型;在孢子成熟之后才把子实层外露的叫半被果型;孢子成熟后仍在闭合的担子果中,经外力作用才得以释放的叫被果型。
担子由排列在子实体中的双核菌丝顶端的细胞发育而成。
排列成层的叫子实层,其中常有不育细胞结构,那些比担子长而大、形状多种多样的叫囊状体,那些形如担子但比担子小的叫小担子。
有的担子菌具有壁厚色深的刚毛。
双核在担子中合并为双相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相核,顶端生出4个小梗,小梗上生出4个担孢子,各有1个单相核。
也有生出1个、两个或多个担孢子的。
也有作分叉状分裂或生横隔的担子,叫做异担子或半担子。
典型担子无隔圆形或棒形,叫同担子或无隔担子。
担孢子斜生在小梗的顶端,与小梗接触处有突起,叫脐突,成熟时此处分泌一滴水珠,一般认为与孢子放射有关。
经超显微观察,有的说是小梗细胞壁的延长生长,其中充满液体,但也有的说不是液体而是气体,因气体爆炸而放射担孢子【1】。
二、担子菌的特征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细胞壁为几丁质。
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上一般形成 4 个担孢子。
无性繁殖大多不发达,许多缺乏无性阶段,少数产生分生孢子和芽孢子。
三、担子菌的营养体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菌丝体,即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1)初生菌丝体(n):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体。
黑粉菌和锈菌明显。
初生菌丝体阶段较短,很快通过体细胞融合的方式进行质配而形成双核菌丝体。
(2)次生菌丝体(n+n):两根初生菌丝发生细胞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体。
在担子菌中很发达,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菌丝。
(3)三生菌丝体(n+n):高等担子菌的次生菌丝体在发育一定阶段后形成发达的担子果,把构成担子果的菌丝体叫三生菌丝(包括生殖菌丝、骨干菌丝和联络菌丝)。
四、担子菌的锁状联合双核细胞分裂前,在两个核之间产生一个钩状分枝,其中一个核进入钩状分枝中,随后两个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新形成的两个子核移向细胞的一侧,有一个核保留在钩状分枝中,钩状分枝向下弯曲,顶部细胞壁溶解,随后在钩状分枝的基部和两对细胞核之间各形成一个隔膜,分割成两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内具有与原来细胞相同的两个细胞核。
【2】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五、担子菌的繁殖多数担子菌没有无性繁殖阶段。
少数担子菌的担子可以芽殖或以菌丝体断裂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比较简单。
除锈菌外,一般没有特殊分化的性器官,主要是由两个担孢子或两个初生菌丝细胞进行质配;有的是通过孢子与菌丝或受精丝结合进行质配。
担子菌质配后形成双核的次生菌丝体,一直到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时才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所以有较长的双核阶段。
典型的担子棍棒状,从双核菌丝体的顶端细胞形成。
担子菌的无性生殖是通过菌丝断裂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或孢子芽殖,没有有性器官,但也有人说锈菌的性孢子器和受精丝是有性器官。
担子菌的性亲和很复杂,与子囊菌一样,有同宗配合、次生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其中,同宗配合只占10%,绝大多数为异宗配合。
异宗配合中约25%为两极性,其亲和性由一个因子控制。
子囊菌的不亲和性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即A、a),而担子菌似有多数等位基因(即A1A2A3A4……)。
任何两个含有不同等位基因的同核体融合在一起,即可形成可育双核体。
其余大多数异宗配合表现为四极性,其亲和性由两个因子控制(即A、B),每个因子又各有多数等位基因【3】。
可育双核体的形成必须由两个因子都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
换句话说,次生菌丝的两个因子都是异源的。
它可产生4类担孢子或2类担孢子,这又决定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交换和排裂列。
染色体不发生交换时,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担孢子;交换发生在一个亲和基因位点时,则产生4种类型的担孢子;交换发生在两个基因位点时,又因染色体的排列而产生2种类型或4种类型的担孢子。
在担子菌中,裂褶菌的亲性和可能是真菌中最为复杂的,已知它有450个A因子,90个B因子,AB两个因子又各有α、β两个位点,每个位点都有许多等位基因。
两个因子的作用不同,B因子与细胞核的转移有关,A因子与核的配对和锁状联合的发生有关。
【4】六、担子菌的担子果(1)多数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担子果上。
(2)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三种。
(3)子实层从一开始就暴露的为裸果型,如非褶菌目真菌;子实层最初有一定的包被,在担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半被果型,如伞菌;子实层包裹在子实体内,担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损伤时担孢子才释放出来,为被果型,如马勃。
(4)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
七、担子菌的分类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已知有16000多种。
1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
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2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
3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一)冬孢菌纲冬孢菌纲是低等的担子菌,不形成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厚壁的原担子)。
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分化为有隔或无隔的担子,不形成子实层。
菌丝体发达,有初生菌丝体,但主要是双核的次生菌丝体。
有的双核菌丝体可以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双核孢子,有的以担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绝大多数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冬孢菌纲分锈菌目( Uredinales )和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 )。
(二)层菌纲担子果一般为相当发达的大型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
担孢子成熟后可以强力弹射。
大多为腐生的,有许多可以引起木材腐朽,少数可以为害植物,有的是森林植物的重要病原菌。
本纲真菌有的为食用菌,如蘑菇、木耳等;有的可作药用,如灵芝等。
近年来发现有不少种类含有抗癌物质,有少数是毒菌,人畜食用可产生幻觉或致死;有的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菌。
层菌纲真菌与农作物病害的关系较小,只有少数是农作物的病原物。
根据担子有无隔膜,层菌纲分为有隔担子菌亚纲和无隔担子菌亚纲,共包含9个目,已知约8000种。
(1)有隔担子菌亚纲有隔担子菌亚纲形成有隔担子,分银耳目、木耳目和隔招菌目等3个目:银耳目( Tremellales )真菌都是木材上的腐生菌,少数寄生在真菌上,担子裸果型,大多为胶质。
典型的担子以十字型纵隔分成4个细胞。
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是其中很典型的种。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 )真菌大都为木材上的腐生菌,少数寄生高等植物或其他真菌上。
担子裸果型,胶质,干后呈坚硬的壳状或垫状。
子实层分布在担子果表面。
典型的担子有横隔分为4个细胞。
常见的寄生菌是为害桑和其他树木地下部引起纹羽病的桑卷担菌( Helicobasidium mompa)和紫卷担菌( H.purpureum)。
它们的担子果不发达,担子卷旋。
毛木耳(Auriclaria polytricha )是我国在麻栎等木材上栽培的食用菌。
隔担菌目 (Septobasidiales )是—类很待殊的真菌,大都是为害植物的介壳虫上的共生物。
担子果不很发达,原担子的壁很厚(有些像冬孢菌纲真菌的冬孢子),后担子则横隔为4个细胞,小梗上着生担孢子。
这—目真菌中有少数是植物病原真菌,如引起桑膏药病的柄隔担耳( Septobasidiumpedicellatum ) 和柑桔膏药病的柑桔生隔担耳( Septobasidium citricolum )(2)无隔担子菌亚纲无隔担子菌亚纲真菌形成无隔担子、分外担菌目、座担菌目、花耳目、胶膜菌目、非褶菌目和蘑菇目等6个目:外担菌目(Exobasidiales )真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为害茎叶引起叶斑和肿瘤等畸形。
它们没有担子果.担子在受害部的表面形成子实层,在许多方面与子囊菌中外囊菌属( Taphrina )真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