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概述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治疗
个性化的目标 :自性的实现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无意识理论 两部分: (1)个体无意识:来源于个人的, 可被认识的材料,包括被遗忘、 压抑的内容以及创造性的内容。 (2)集体无意识:起源于人类自原 始以来时代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并沉淀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 为人类所普遍具有。 (3)个体无意识主要由情结组成, 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组成。
洛温菲尔德的治疗目标
洛温菲尔德认为,精神分析所强调的移情和解释并 非特别重要,游戏本身即使没有解释也能起到治疗作用。 她提出了儿童心理治疗的三个工作目标: (1)通过提供安全感,减轻儿童的焦虑; (2)通过象征性的游戏,释放儿童神经症背后所阻碍的 情绪能量; (3)通过儿童自己的努力获得内在稳定的框架,帮助儿 童处理自己的攻击性冲动和非现实性疑虑。
积极想象技术操作四个阶段:
①静心状态,让无意识内容自发浮现、展开; ②用绘画、雕塑、沙盘、音乐等象征手法记录 这种体验; ③意识与无意识对峙、交流,直到无意识产物 的意义、信息被意识理解,并保持和谐一致; ④当意识和无意识相互妥协,来访者的人格就 会逐步完善起来,实现自性化,他的生活也 就能重新恢复平衡。
• • • • • •
人格面具(persona)
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 在于表现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 可。人格面具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 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牺牲人格结 构中的其他部分,从而对心理 健康造成危害。
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 (Animus)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对弗洛伊德 “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 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 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 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 人的内心深处。荣格在给“集体无意 识”下定义的时候说过:“集体无意 识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 存在不象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 经验„„”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 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 是原型。
(二)投射理论
3、投射理论与沙盘游戏 投射性是沙盘疗法的特点之一,投射理论以及投射测验的基 本思想、方法在沙盘疗法中得到了充分体验。 首先,沙盘给无结构的材料赋予结构。在沙游中,是以 沙箱、沙子、沙具等为媒介,建造沙盘作品,投射的是来访 者的内心世界,把无意识的内容投射出来。 其次,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 最后,投射测验的评分系统对沙盘疗法 有重要启示,对沙盘的理解分析可以借鉴 一些投射测验的评价思路。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
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 区别:它不象个体潜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 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个体潜 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 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 潜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 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 经过遗传。个体潜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 所组成,而集体潜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 成。”
呈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录
沟通
接受
(二)投射理论
1、投射的含义 •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 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 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 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 该术语由弗兰克(L.K.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 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 如1921年的罗夏墨迹测验。
第三期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师督导课程
沙盘游戏疗法
施 燕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沙游游戏疗法概述 沙盘游戏疗法操作 沙盘游戏作品分析 沙盘治疗高级技术
第一部分 沙盘游戏疗法概述
一、什么是沙盘游戏疗法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三、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为什么有用
四、沙盘游戏的应用范围——有什么用
(四)东方哲学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心理分析的原理与目标
荣格在治疗实践中观察到,那些成功地使自己摆脱日常问 题困扰、达到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的患者,实质上什么也没做, 只是简单地顺其自然,让该发生的事发生。他们允许自己的无 意识在寂静的心理深处与意识交谈,并给予无意识心灵以最大 最真诚的关注。当一个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搭起了沟通的 桥梁时,无意识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意识又照亮了无意识的世 界,它们从对立面走向融合,从而使一个人的认识增强、人格 发展壮大。心理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将意识与无意识的世界统 合起来达到自性化,也即人格的整合。 沙盘游戏疗法就符合这样一个原理,在一个安全、不受干 扰的环境下让患者的无意识投射出来,与意识进行无声的交流, 并与治疗师的无意识在沙盘中碰撞、交流,从而达到令人意想 不到的治疗效果。
1、无意识理论
荣格关于心理层次的划分
• 意识过程的中心是自我 (ego),由知觉、记忆、 思维和情感组成 • 个体潜意识由情结(一 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 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 潜意识丛,如恋父情结、 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 组成 • 集体潜意识包括本能和 原型
意识
个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荣格为集体潜意识所下的定义:
功能
沙盘游戏不仅是了解来访者潜 意识的一种测验技术,更主要的是 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二)沙盘游戏的来历
威尔斯:地板 游戏
洛温菲尔德:世界 技法 欧美:沙盘游戏
卡尔夫:沙盘游戏
申荷永:沙盘游戏 张日昇:箱庭疗法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二)投射理论
(三)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
梦
原型理论在沙盘游戏中的作用 : • 桥梁作用 • 整合作用
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显现,原型 只有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 象征的本质:它借助于某种东西 的相似,阐述和揭示某种完全属 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 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荣格
原型
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在心 理分析的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在“沙盘”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 的作用,实现心理分析的治疗效 果。
原型的类型
荣格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 有多少种原型。主要有: 人格面具(persona) 阿尼玛(Anima) 阿尼姆斯(Animus) 阴影(shadow) 自性(self) 此外还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 原型、英雄原型、儿童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 型、智慧老人原型、大地母亲原型、太阳原型、 月亮原型、动物原型等。
自性(self)
自性(self)是集体潜意识的 核心,是统一、组织和秩序 的原型。其作用是协调人格 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 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 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 最高目标。
原型意象
在荣格心理分析学中,我们很难对原型本身直接认识,于是他 又引入了“原型意象”的概念,认为这是原型将其自身呈现给意识 的主要形式。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 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象征性便是无意识的主要语言,这已经 是所有从事心理分析者的基本共识。 在荣格心理分析学的观点来看,一种原型内 容,首先最重要的是在意象中表现其自身。荣格 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以及自己的临床观察 与验证,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 “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 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 这些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 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 为。
• 阿尼玛(Anima)是表现出男性集体潜意 识的女方 • 阿尼姆斯(Animus)是表现 出女性集体潜意识的男方
阴影(shadow)
• 阴影(shadow)是人的心灵中遗 传下来的最隐秘、最深层、最原 始的邪恶倾向,容纳了人的最基 本的动物性。它寻求向外部投射。 • 男人倾向于把自己的阴影(否认 和动物性情感)投射到其他男人 的身上,从而引起了男人之间不 愉快的感情;同样女人将阴影冲 动地投射到其他女人身上。
从临床意义上来分析,情结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创伤性的经验、情感困扰 或道德冲突等等(举例),都会导致某中情结的形成。弗洛伊德在其著名的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中,所描述的口误、笔误、忘记熟人的姓名等日常生 活现象,都可看作是情结的表现与作用。于是,某个人认同自己的情结,那么 往往就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病症。 荣格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 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我们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 结,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关照与协调我们的情结。但是,当情结拥有我们的时候, 就是心理病症的开始与表现。
(三)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
世界技法开始于20世纪20年 代的英国,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 展历史。英国儿童心理医生玛格 里特·洛温菲尔德首创将沙盘作 为心理治疗的工具,并提出了相 应的理论。她的工作是开创性的。
洛温菲尔德童年体弱多 病,有过许多孤独的体验, 13岁父母离婚,养成吸咬 手指的习惯。受威尔斯地板 游戏的启发,发明了两个盘 子的沙盘游戏,当时称之为 游戏王国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并用来增进与 神经症儿童的沟通。193 5年出版《童年游戏》一书。 1956年后人帮她整理出 版了《世界技术》一书。
原型
荣格把“原型”看做是“集体无 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集体无意 识”的表现方式,认为“原型是人类 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象命运一样伴 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 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原型是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形象。 象征是内容也是原型的外部表现。原 型仅通过出现在梦里、幻想、想象、 传说、幻想故事、艺术等等的象征而 被表现。
情结
情结概念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说: “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忠实道路”,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
道路”。在荣格看来,情结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集合,其中具有一个源自原型 的核心,并且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情结基本上属于一种“自主性”或 “自治性”的存在,它可以与我们的整体心理系统保持联系,但也会分裂、脱 离甚至独立。于是,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 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积累,当它 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