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对于实体经济结构的代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章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一、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上的关系。

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

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的历史统计和实证研究揭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1 / 11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前提,相互支持。

现代经济的发展告别了粗犷式的外延增长模式,其发展不仅取决于各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量的投入,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各种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

特定的高附加值溢出效应的产业的迅速成长与发展,可以提高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产生推动作用,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地良性增长。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常是一种双向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

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产业结构划分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的。

通常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类:第一产业为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

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制造、建筑、通信、水电煤气、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等行业,第三产业指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饮食等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卫生、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业。

Petty、 Chenery、 Kuznets 等对产业结构的一般性研究---------------------------------------------------------------最新资料推荐------------------------------------------------------ 认为: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是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分别反映在劳动力和产值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趋于上升,最终都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分布。

二、我国的产业结构 1992 年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全面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迁也经历了同样高速的发展过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993-2006 年我国 GDP年均增长率为 9. 98%,总体趋势是第二产业带动 GDP 的增长贡献较大,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大致保持平衡;第一产业增速最低。

2019-2006 年是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的时期,到 2006 年全年GDP 达到 210870. 9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24737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03162. 02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82971. 96 亿元。

从三大产业部门的结构构成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是合理的:3 / 1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平稳。

1992-2006 年,第一产业比重由 21. 79%下降到了 11. 73%;第二产业比重由 43. 45%上升到了 48. 92%;第三产业比重由 34. 76%上升到了 39. 35%。

而世界平均产业结构水平是第一产业占 5%,第二产业占 31%,第三产业占 64%,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的构成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见图 1)。

前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数量;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能源和机器的配置;在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开发。

以科学技术的突出作用为表征,人类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各次产业中高科技的含量也越来越大。

国际竞争未来的突出表现将是各国之间科技研究与应用之间的竞争。

目前,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 2 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2. 5 万多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 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0-40%的水平,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 20-30%,而发达国家则为 60-80%。

---------------------------------------------------------------最新资料推荐------------------------------------------------------ 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分析美国的产业结构早已实现了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贡献部门和就业拉动部门的优化配置。

代表第一产业的农林渔业对 GDP 的贡献仅为 0. 95%。

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高达66. 05%,其中房地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占比达到 12. 60%和 11. 83%。

美国有 4 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它们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市场(NASDAQ)、招示板市场(OTCBB)。

美国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

美国股市的交易十分活跃,融资及并购活动频繁,这主要得益于充沛的资金供应、良好的流通性。

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股市寻找不同的投资目标,为美国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资金基础。

因此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充分体现了美国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

本文运用标准普尔 500 家公司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5 / 11NASDAQ 市场数据为例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标准普尔 500 指数包括了美国经济的领先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500 家大公司。

作为美国证券市场的最佳衡量标准,该指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

虽然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主要关注高市值企业,但这部分企业具有超过80%的市场覆盖率,均是蓝筹股,占美国股票市值的 75%。

在 2006 年标准普尔 500 家的行业分布中,市值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为:金融( 22. 27%)、信息技术(15. 13%)、保健(12. 03%)、工业(10. 84%)、消费品(10. 62%)。

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曾是美国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有大约 2800 家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约 15 万亿美元。

截至 2004 年 7 月, 30 家处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公司除了英特尔和微软之外都在 NYSE 上市。

在 2006 年底纽约证交所市值前50 名上市公司中,金融(27. 04%),石油(15. 80%),医疗保健(15. 37%),消费品(12. 52%)为市值最大的 4 个行业。

NASDAQ 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资本市场。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 NASDAQ全国市场有 4400 多只上市股票,其中不乏世界上最大、最出名公司的股票。

---------------------------------------------------------------最新资料推荐------------------------------------------------------ 1998年底, NASDAQ 市场在上市公司数量、成交量(股数)、市场表现、流动比率、机构持股比率等方面全面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1990-1997 年间, NASDAQ 的交易额增长了 891%,远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336%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 266%。

目前,在 NASDAQ 上市的外国公司已达 440 多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 9%左右。

外国公司在 NASDAQ 上市的数量和节奏具有美国其他交易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其国际化进程又走在美国各大证券交易所的前列。

NASDAQ 证券市场是支持创新的证券市场,涉及的公司行业分布广泛,体现了美国主导经济概念:金融、工业、医疗保健和消费品类行业的市值和占整个纳斯达克市场总市值 50%以上。

在 NASDAQ 市场, 1999 年上市的新股中,计算机软件与服务业两大行业所占比例达到 55%,计算机硬件、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行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据 NASDAQ 网站统计,计算机行业的市值占整个市场市值的42. 74%,具绝对规模优势;电子通讯行业紧随其后,占总市值的17. 7%。

美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经验显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应当与整体经济产业结构保持一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发展趋7 / 11势切合。

一方面,优质的上市公司通过依托证券市场,培育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体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也因有成长前景好、盈利增长快的主导产业存在,带动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

四、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分析与美国证券市场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在我国 2006 年 GDP 构成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为 11. 73%,第二产业中工业为 43. 30%、建筑业为 5. 62%,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39. 35%。

截至 2006 年底, A 股上市公司家数共有 1527 家。

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共分为 A-M 的13 大类行业。

根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 2006 年末数据,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二、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 39、1015、473 家,所占比例分别为 2. 55%、66. 47%、30. 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