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复习资料汇总一、名词汇总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1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1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1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1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 1 K/m 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1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1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1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1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19.保温(隔热)材料:λ≤0.12 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
2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2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2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3.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4. 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25. 特征尺度:对于对流传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寸。
26. 相似准则(如Nu,Re,Pr,Gr,Ra):由几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的组合量。
27 . 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28 .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29 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传热面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时的自然对流传热。
30.热辐射·热运动状态改变,而将部分内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发射出去的过程。
31.吸收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所吸收的比例。
32.反射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比例。
33.穿透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穿透物体的比例。
34.黑体:吸收比α= 1的物体。
35.白体:反射比ρ=l的物体(漫射表面)36.透明体:透射比τ= 1的物体37.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理想物体。
38.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39.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
40.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反射辐射度Lr41.角系数: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42.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43.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44.定向辐射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p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总辐射能(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称为在该方向的定向辐射度。
45.漫射表面:如该表面既是漫发射表面,又是漫反射表面,则该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46.定向辐射力: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
47.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的辐射特性所引起的热阻。
48. 遮热板:在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插入一块或多块薄板以削弱辐射传热。
49. 重辐射面传热过程: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壁面传向低温流体的总过程.50. 复合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51. 污垢系数: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52. 肋化系数: 肋侧表面面积与光壁侧表面积之比.53.顺流: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54.逆流: 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反55.效能: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56.传热单元数:传热温差为1K时的热流量与热容量小的流体温度变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流量之比.它反映了换热器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是一个换热器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57.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最小总热阻(或最大传热量)的保温层外径.58.辐射传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简答题分析题1 写出导热问题三类边界条件的定义及其数学描述。
(直角坐标系下一维非稳态无内热源导热问题的导热微分方程式x t a t 22∂∂=∂∂τ)(1)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称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其数学描述为:0τ>时,()1w t f τ=。
对于稳态导热问题,w t = 常量。
(2)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成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其数学描述为:0τ>时,()2w t f n λτ∂⎛⎫-= ⎪∂⎝⎭,式中,n 为表面A 的外法线方向。
对于稳态导热问题,w q = 常量。
(3)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f t ,成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其数学描述为:()w f w t h t t n λ∂⎛⎫-=- ⎪∂⎝⎭。
在非稳态导热时,式中h 及f t 均可为时间的函数2 试比较强迫对流横掠管束传热中管束叉排与顺排的优缺点。
(提示:强迫对流横掠管束换热中,管束叉排与顺排的优缺点主要可以从换热强度和流 动阻力两方面加以阐述:(1)管束叉排使流体在弯曲的通道中流动,流体扰动剧烈,对流换热系数较大,同时流动阻力也较大;(2)顺排管束中流体在较为平直的通道中流动,扰动较弱,对流换热系数小于叉排管束,其流阻也较小;(3)顺排管束由于通道平直比叉排管束容易清洗。
3、简述辐射换热封闭空腔网络法。
答:求解辐射换热问题时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相比拟, 得出一个封闭空腔网络法。
由任意放置的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公式:,式中(E b1-E b2)相当于电位差,相当于电阻,叫空间热阻;又由灰表面间的某表面净辐射换热公式:,式中(E b1-E b2)相当于电位差,相当于电阻,叫表面热阻。
具体步骤为:首先所有表面必须形成封闭系统,再绘制热阻网络图,其具体方法为:⑴每一个物体表面为1个节点(该物体表面应具有相同的温度和表面辐射吸收特性),其热势为有效辐射J i ;⑵每两个表面间连接一个相应的空间热阻;⑶每个表面与接地间连接一个表面热阻和“电池”(黑体辐射力E b );⑷若某角系数为0,即空间热阻→∞,则相应两个表面间可以断开,不连接空间热阻; ⑸ 若某表面绝热,则其为浮动热势,不与接地相连4试用所学的传热学知识说明用温度计套管测量流体温度时如何提高测温精度。
(提示:温度计套管可以看作是一根吸热的管状肋(等截面直肋),利用等截面直肋计算肋端温度t h 的结果,可得采用温度计套管后造成的测量误差Δt 为Δt=t f -t h =)(0mH ch t t f -,其中Hh H A hP mH λδλ==,欲使测量误差Δt 下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降低壁面与流体的温差(t f -t 0),也就是想办法使肋基温度t 0接近t f ,可以通过对流体 通道的外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来实现。
(2)增大(mH)值,使分母ch(mH)增大。
具体可以用以下手段实现:①增加H ,延长温度计套管的长度;②减小λ,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做温度计套管,如采用不锈钢管,不要用铜管。
因为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比铜和碳钢小。
②降低δ,减小温度计套管的壁厚,采用薄壁管。
④提高h 增强温度计套管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5.简述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
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如果物体的导热系数相当大,或者几何尺寸很小,或表面换热系数极低,则其导热问题都可能属于这一类型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一般以式()/0.1V h V A Bi Mλ=<作为容许采用集总参数法的判断条件,其中M 是与物体几何形状有关的无量纲数。
6.什么是相似原理?判断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什么?相似原理在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对于两个同类的物理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应成比例,则称此两现象彼此相似。
判断两个同类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1)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2)单值性条件相似。
所谓单值性条件,是指使被研究的问题能被唯一地确定下来的条件,它包括:(1)初始条件;(2)边界条件;(3)几何条件;(4)物理条件。
相似原理可用来指导试验的安排及试验数据的整理,也可用来知道模化试验7. Nu ,Re ,Pr ,Gr 准则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hlNu λ=,是壁面上流体的无量纲温度梯度。
Re ul ν=,是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Pr p c a ηνλ==,是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的一种度量。
32gl t Gr αν∆=,是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的一种度量。
8.简述角系数的定义及性质。
把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成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X 1,2。
角系数的性质(1)相对性11,222,1A X A X = (2)完整性对N 个表面组成的封闭腔有,1,11N j j X ==∑(3)可加性设表面2有2a 和2b 两部分组成,则有1,21,21,2a B X X X =+9. .强化传热的原则是什么?强化传热时,对热阻较大的一侧流体换热下功夫,往往能收到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