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
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将从农产品供
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
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
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
降到2005年67.07%。
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
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
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
另一方面,我国粮食
产量年年上升。
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
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有有持续和持续扩大的趋势,这显
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
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
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
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
较轻,受教育水准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
须准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及消除二元经济
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
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
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
和应用方面。
3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
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
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
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
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
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
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
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
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
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
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升。
所以。
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
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
业发展的影响上。
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
升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
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
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
了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
严重的破坏。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升单
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
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
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升,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
量持续增长。
因为人们持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
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
分的硬件准备。
3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
在农业领域,要通过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
加农业的后续效益。
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
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
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
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
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准确的选择。
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
家进行说明。
1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
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
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
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
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升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
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准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
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
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
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水准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水准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对应的市场信息。
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为提升组织化水准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意义重大,它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双重保障,该组织一方联系市场,一方深入农民,为农民提供丰富可靠的市场信息、教育培训、资金供给及各项惠农服务。
农民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提升。
总体来说,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一条龙的农业道路。
要想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机制,就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有效地使政府、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转换各自的角色,使科技创新的职能逐渐由政府向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过渡,更加充分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动性。
政企
和农民合作组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行推广工作时注意方式方法.广大农民定会欣然接受,使农业自身朝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