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规划之职业定位学习目标:(1)了解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定位的重要性(2)了解职业定位的方法(3)了解职业定位似应注意的问题引言:在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不可能会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职业目标。
人生在世,最关键的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未来要去的方向。
因此,我们要去努力发现自己最正确的发展方向,这种方向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却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最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
人是职业的人,我们应沿着怎样的职业轨迹成长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呢教程:第一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必要性现在毕业生在一起说的最多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你签约了吗”。
这就表明大学生对择业、就业的极大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一种焦急、无奈和迷惘的心态。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会花时间、精力主动求职。
但是,在求职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毕业生是屡战屡败,毕业前找不到理想的单位,甚至在毕业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几经选择、几经犹豫不决,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素质低、能力差,而是面对用人单位、面对就业岗位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用人单位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展示自己的平台。
究其深层次原因乃在于当今大学生缺乏对自己了解,缺乏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或是就不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几经碰壁,还痴心不改。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没有进行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前途。
所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大学生应如何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首先你应该搞清楚自己在社会分工的大舞台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符合你本人。
简单地说就是——做本色演员。
做本色演员是职业定位的最高原则。
职业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
自我定位就是确定我是谁,我是什么性格类型的人我天生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社会定位就是我在社会的角色定位。
我在社会大分工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我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正如我们经常分析某某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演员的性格特质与角色很相似、是本色演员一样,职业成功的秘诀就是做本色演员。
做本色演员得心应手,容易成功;做非本色演员很辛苦而不容易成功。
所以,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必须既准确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天赋,又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和天赋。
自己虽然知道自己的性格表现、特点。
由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有限,缺乏客观的横向比较,无法确定自己的性格在人群中处于什么位置: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感觉型还是直觉型思维型还是情感型知觉型还是判断型有的人认为自己很感性,但她不知道真正感性的人是怎么样的,更不知道这样的性格特点在性格类型学的性格分类中属于什么类型。
一方面认为,其实还是自己最比较了解自己的,但从另一方面,往往又是旁观者清,自己看自己反而隔着一层雾。
如果是这样,不妨找专家或借助相应的工具来帮你拨开这层雾。
再者,一个人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
现在总共有数万种不同的职业。
一个人不可能对每种职业一一尝试,但是搜集这些职业的相关资讯是可以做到的。
也可以就相关问题咨询一些职业顾问和专业机构等。
大学生应该对国内甚至国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领域进行充分的调查,以确定自己应该找寻什么样的工作,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今天,各项职业统计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都已经越来越真实可信。
在认真的分析所收集来的资料后,对行业发展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出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大学生在制订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后,应该进行职业发展的初步规划。
所找寻的工作岗位不应偏离自己的航道,不应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应该充分的肯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定位。
最后,大学生在具体的公司应聘环节中,应充分的介绍自己的职业规划定位,与公司的人事部门经理进行探讨,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该公司的可行性。
作出该公司是否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需求。
一旦确定将要服务的公司后,应该认真的按照自己的职业定位的规划进行工作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每隔一年,将自己提高过程后的pass及相关职业资格证明,送交人事部门,以征得人事部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支持和帮助。
只要大家能够认真的了解自己、分析市场,一定会对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定位。
第三节: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给职业定位我们常常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或者因不合用人单位口味而屡遭拒绝,或者在几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左挑右选。
大家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毕业生希望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但又担心自己的职业定位影响了未来的选择和发展,于是许多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抱着“边走边瞧,边走边跳”的想法,没有认真地想一想职业定位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地做个职业生涯规划,因而难免走不少弯路。
给自己定位难,难在三个方面:首先,不了解自己。
有些人从没有认真地思考和了解自己,一味地用社会的热点来给自己定位。
有些人过去似乎了解自己,但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可能迷失了自己。
如:高中升入到大学时,从校园到社会就业的时,从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个单位时,从国外到国内就业的时候等等: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人的位置也变了,很难给自己定位。
其次,心理因素在作怪。
很多人在定位的时候会受到自己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
我们常常看到择业中的从众现象或逆反现象;很多人过于自尊或过于自卑,由于个人所在地区、所受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方式以个人经历的不同,在职业定位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心理的影响,在各种矛盾中徘徊。
第三,干扰因素太多,个人难于处理。
有时候自己的定位会受到很多的干扰,以至于无法实现。
比如高考报志愿时,可能会受到家长的制约;毕业求职时会受到就业政策的制约等等;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突发因素的干扰等,常常使你如入迷雾之中,找不准位置,也看不清方向。
尽管毕业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自己的位置。
不过,只要你按照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就会让问题变得清楚一些。
不论你如何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技能、经验和专业,这也是社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其次,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工作的性质、地点、共事的人群以及他人的期望。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想选择三种工作:一是去一家大公司做跨国业务,二是去一家企业做销售,三是留校做辅导员。
怎样给自己定位呢他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专业:国家贸易;经验:曾经在一家小公司打工,做过业务员;技能:善于沟通,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看到实效;乐于冒险,追求新意和挑战;有时耐性不足;希望从事的工作:受人尊重、有自由度;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刚开始工资可以不高,但有发展空间,多劳多得;父母希望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同学认为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战。
通过这样的比较,他认为自己应该定位在第二个选择。
但是他有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哪些行业,做哪种销售呢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你可以选择很多种职业,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把自己放在各种位置上,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个位置所面对的一切问题,二是愿意不愿意选择它指引的道路。
于是他又列了一个清单:大企业:管理规范,比较容易做,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自由度不大;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工作富有挑战,拓展空间较大,提升较快,但是比较辛苦;IT:工作富有新意,有风险,待遇较高,未来可以在这个领域变动,但是工作辛苦,未来不可预测,稳定感不足;医药业:工作刚开始很难,但未来发展的道路比较清晰,可是自己不是学医的,可能未来的发展会受阻。
通过这个清单,这位毕业生认为:在IT业的中小企业做销售是自己比较愿意接受的,因为对自己来讲,发展空间小比工作辛苦和工作稳定更难以接受。
这位同学就是这样认识自己,给自己做出职业定位的。
通过列出清单,就能够帮助自己认识自己,如果只是在头脑里思维,常常不能理出头绪,写出来就能帮助你明确思维的内容。
甲和乙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
不久甲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
乙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
终于有一天乙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抱怨总经理用人不公平。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乙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乙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乙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甲是怎么做的。
”甲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
这个农民过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赀。
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乙,说:“请他进来。
”甲由于比乙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商在于灵性,勤跑腿不如多动脑。
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
第四节:职业定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1)大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因为一些学生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似乎干什么都没信心,对未来的就业没有方向。
现在大多数学生就在临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合适干什么,怎样成为企业需要的人。
职场意识对大学生来说太缺乏了。
人力资源在市场上是商品,找到自己的“卖点”,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强化的素质。
学生真正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自知。
以往,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他们只是想到要完成学业,却没想到学完后该干什么。
到了大三、大四学年,有的如梦初醒、有的半梦半醒。
(2)定位的五大误区误区一:定位时僵化自己。
其实职业定位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事情,当自我发生重大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都需要重新定位。
误区二:定位就是确定一个固定位置。
是要做技术人员还是要做管理者,喜欢挑战还是要休闲,人们担心定位会让自己受到限制,其实定位并不只是确定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确定和目标的距离,你可以确定多种目标,只是你要知道自己距离各种目标的远近程度,要知道达到目标需要怎样的努力。
误区三:定位会让自己失去机会。
这个误区尤其体现在毕业生身上,如学生经常到处投放简历,甚至发给谁了都不知道,学生会取得很多的证书,认为这样得到的机会更多,其实,这样的漫天撒网更可能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机会。
误区四:定位应该让旁观者来做,自己定位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