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1.1 定边南管理所、匝道收费站,停车区施工图纸;
1.2定边南管理所、匝道收费站,停车区施工组织设计;
1.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9—2002)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1)
2、工程概况
定边南管理所及匝道收费站宿办楼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73.18 m,总宽19.06 m,建筑层数四层,建筑面4142.16 m2, 建筑高度14.25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地基处理暂定为3:7灰土,基础开挖深度为-4.4米,填1米后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3.4米
辅助用房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44.7 m,总宽13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562.75 m2, 建筑高度4.2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地基。
基础开挖深度为一区为-3.7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基地标高为-2.7米。
二区为水泵房开挖至-5.7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4.7米。
车库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22.7 m,总宽12.5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283.75 m2, 建筑高度4.2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地基。
开挖至-2.8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1.8米。
门房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5.1 m,总宽3.6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22.96 m2, 建筑高度3.95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地基。
开挖至-3.7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2.7米。
定边停车区服务楼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26.12m,总宽12.67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261.62 m2, 建筑高度4.8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地基。
开挖至-3.7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2.7米。
水泵房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长7.9m,总宽5.8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283.75 m2, 建筑高度4.2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工程等级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地基。
开挖至-5.7米,回填1米厚的3:7灰土到达设计标高-4.7米。
加油站为砖混结构,建筑物总长16.14m,总宽6 m建筑层数一层,建筑面积100.71建筑高度3.6米。
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暂无灰土做法。
3、施工准备
3.1 劳动力准备
表1 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3.2、材料要求:
3.2.1土: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基础回填采用3:7灰土,有机杂质含量不得大于5%。
3.2.2土料进场后,必须根据回填部位进行过筛,灰土回填土料过筛网眼尺寸不大于20mm,严禁将掺有大粒径的土料(含直径大于50mm颗粒或建筑垃圾)直接回填。
3.2.3灰:土按比例及施工进度,购进球磨白灰,堆置整齐,上盖防雨塑料布,回填时用孔径为5mm的筛子过筛。
3.2、主要机具:
18t压路机、50装载机、自卸汽车、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20-50mm)、木耙、铁锹(尖头及平头)、2m靠尺、胶皮管、线绳、喷壶等。
3.3、技术准备:
3.3.1土方回填前,应预先做土壤击实试验,确定土壤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3.3.2回填土标高从设计开挖底标高到图纸设计基础标高,虚铺每30cm为一层,回填土方取样用环刀法。
3.3.3根据土料质量、土方压实机械,压实遍数为3遍,每层铺土厚度为300mm,轮压重叠1/2,压实度不够时继续补压直至合格。
3.3.4做好水平高程测设,严格控制灰土标高。
3.3.5做好基础隐蔽验收,并做好记录.
4、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4.1工艺流程:
4.2填土前应将基坑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虚土碾压密实。
4.3土料进场后,首先安排施工人员用网眼为20mm的筛网对土料进行过筛,用0.1m3铁皮斗进行计量,按灰:土=3:7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拌和,并检查其含水量。
土料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实即碎为适宜。
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等措施,防止回填土后出现橡皮土。
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并增加夯实遍数(增加1~2遍)。
4.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人工配合机械整平。
4.5拐角及边道回填土应该用打夯机。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4.6分段回填时,交接处应填成1:2阶梯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4.7采用打夯机打夯前,应将土层表面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不留间隙,对于打夯机打不到的地方,用木夯补夯结实。
4.8已经填完的灰土层应及时覆盖,防止雨水浸泡,如已经让水浸泡,应将表面稀泥铲除。
4.9回填土每层填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4.10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6、质量要求
6.1保证项目
6.1.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6.1.2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
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5%;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m3,且不应集中,环刀法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由试验员按
施工方案中的规定进行取样。
6.2允许偏差项目
6.2.1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
6.2.2表面标高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0,-50mm;
6.3其它
6.3.1严格按要求对土料进行过筛,严禁将含有大粒径(20mm以上)或块状建筑垃圾用作回填。
灰土回填时,灰、土拌和必须严格按3:7的体积比进行,严禁不按比例随便拌和。
6.3.4每层回填后,及时用环刀取样,测定干密度,符合要求后方可后续施工。
6.3.5每层回填厚度必须控制在250~300mm之间,不能超过,严禁用浇水、水夯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
7、安全文明措施
7.1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7.1.1基坑回填土时,基坑边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用钢管搭成安全防护栏,安全网防护。
防止作业人员或机械掉入基坑中。
7.1.2 用打夯机夯实时,必须由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电缆,操作人员必须手戴绝缘手套,以防触电。
打夯时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线路上,前后距离不小于10m。
7.1.3回填作业中,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深基坑上部运土、倒土人员应注意下方操作人员的位置和动向,并随时观察基坑边坡的稳定,防止坍塌造成意外事故。
7.1.4雨天不宜进行土方回填施工。
7.1.5 工程机械施工时,应有安全员跟班作业,严禁施工人员在司机视线盲区内停留。
7.2成品保护
7.2.1已经填完的灰土层应及时覆盖,防止雨水浸泡,如已经让水浸泡,应将表面稀泥铲除。
7.3环保措施
7.3.1四级以上大风,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进场土料必须用密目网或编织布覆盖,减轻扬尘。
7.3.2每次回填收工前必须洒水将道路场地打扫干净。
榆林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吴定高速度FJ-6合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