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8)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8)

纪昌学射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老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自信)学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老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学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学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老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学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学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老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板书:纪昌)老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

(板书:学射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老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学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学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老师:概括得很精练。

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学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学生2:纪昌想学射箭。

学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学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老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

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流利。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学生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学生2:“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学生3:纪昌学射箭先练眼力。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纪昌学习射箭主要练的是眼力。

(小黑板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

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

后来,纪昌成了——。

(学生在读课文,讨论归纳)学生: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老师:那么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学生画出并汇报画出的句子)学生1:妻子织布的时候……来回穿梭。

学生2:他用一根长头发……盯着他。

师(举大拇指):找得很准确。

(小黑板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话,你从这些句子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学生极认真地读)学生:我感受到了一个勤学苦练的纪昌。

老师:说得好!那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并说说理由。

(学生迅速画词语积极汇报)学生1:我从“聚精会神”、“睁大眼睛”看出纪昌专心致志。

学生2:我从“聚精会神、睁大眼睛、盯”看出纪昌全神贯注。

学生3:我从“每天”看出纪昌坚持不懈。

学生4:我从“每天”看出纪昌不半途而废。

学生5:我从“每天、聚精会神、盯、注视”等词语看出纪昌不练成功就不会放弃。

老师:同学们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聚精会神看过什么?(学生抓耳挠腮,很茫然)老师:老师就知道你们平时聚集会神盯过什么?(学生奇怪,极想知道)老师:想一想,你们平时在吃饭时盯着它会忘记吃饭,写作业时盯着它会忘记作业。

(学生哗然,情绪高涨)学生:我们注视过、聚精会神盯过电视。

老师:为什么?(学生情绪更加激动)学生1:因为电视节目好看。

学生2:因为电视里有动画片。

学生3:因为电视里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老师:是呀,电视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才会聚精会神地去看、去注视,忘记了学习,忘记了做事。

那么,纪昌注视的是什么?学生1:是梭子,是虱子。

学生2:他长期看一样东西。

这些东西枯燥无味。

老师:如果你常看一样枯燥无味的东西,感觉如何?(学生不假思索)学生1:“无聊。

”学生2、“枯燥无味。

”学生3(摆头):“很烦。

”学生4:纪昌却是不厌其烦。

学生5:纪昌很有耐心,百看不厌。

师趁机提问:既然看梭子、看虱子这么枯燥无味,他为什么还要看呢?(学生抢着回答)学生1:为了学好射箭。

学生2:为了练好眼力。

学生3:因为他想学好射箭,而学好射箭,必须先练好眼力,所以,他勤学苦练。

学生4: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基础,他必须练好基础才行。

学生5:可以看出他苦练基本功,不半途而废。

老师:同学们说得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学生1: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学生2: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小黑板出示语段):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

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老师:请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学生朗读,读出认真、夸张语气)老师: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学生1:练得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学生2:还差一点点。

学生3: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老师:炉火纯青的地步到底是怎么个地步?学生:完全成功了。

老师:那与“相当到家”有什么区别。

学生:“相当到家”离成功只差一步了。

(学生若有所思)老师:这是他的第一次练习,那么第二次练习,是不是也是“相当到家”,该怎么说?学生:第二次应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也就是完全练好了。

(其它学生恍然大悟)老师: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

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学生画句子、齐读句子、任务分组读,读得清楚、明白。

)老师: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小黑板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1:因为纪昌坚持不懈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2:因为纪昌苦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3:因为纪昌全神贯注地练眼力,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4:因为纪昌专心致志地练习,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5:因为纪昌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6:因为纪昌有名师的指点,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7:因为纪昌不断努力练基本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学生8:因为纪昌练眼力时不半途而废,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老师:同学们说得精彩!纪昌学射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好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老师:《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把它带给父母。

同时,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读《伊索寓言》这本书,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扁鹊治病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师:知道谢霆锋吗?生:(更踊跃)知道!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师: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师:(赞赏)你真是一个留心周围事物的孩子,善于发现,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中国的名侦探呢!不知道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像他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呢?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测试,敢接受挑战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敢。

师: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坚定、响亮)敢!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生: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师:你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祝你挑战成功!请你们再认真思考,刚才他说的这三个词语讲述的故事属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哪一类故事?你发现了吗?生:(纷纷举手)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师: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师:学习时不仅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看看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生: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生:他是怎么治的呢?生:扁鹊是谁?师: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生:可以查工具书。

生: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

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扁鹊是何许人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师:“扁鹊”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古代人对所有名医的一个总称,他的真名叫秦越人……师: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生:好。

师: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师: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师: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学生抄写词语)师: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