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ppt课件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ppt课件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1
内容提要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2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3
1、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基础的部分。这
个结构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 :
精神理想、信仰、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学艺术
社会制度、体制
物质(商品)
10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11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的缘起
1、科学与人文分立的萌发
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所发生的重大转变,即 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也就 是格思里(W.K.C.Guthrie)在《希腊哲学史》中指出的:从 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的兴趣“从宇宙转向人,从宇 宙论和本体论的有吸引力的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的人生事务和 行为的问题。”
古典时期被称为智者的哲学家很多,现在知道的就有二十多人,主要代 表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如普罗泰戈拉喊出的响亮口号“人是万 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也即理性的觉醒;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人的理性进一步提升为“理念”,认为善、
公正、正义是第一类的道德伦理价值和审美领域的理念。
• 人道主义,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把人的自 由、平等、博爱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 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
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
“人本主义”。
9
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的升华,其内 涵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珍视 与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 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 准则的不懈追求,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 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 在西方,一般认为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科学,它通常 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
8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humanism),由“人文”(humanity)衍 生而来,其主要含义包括:
• 对人文科学的热衷,如对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的强调等;
• 人文主义,特别指欧洲16至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的对古典 文学、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复兴,以及对于具有文艺复兴特点 的非宗教内容的强调,后来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 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作为衡 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到了现代还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
12Βιβλιοθήκη 2、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形成 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理性 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 从理论上将这种分立进一步强化并固化为自然科学与精 神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立。
科学与人文的这种分立在大学的教育中也表现了出来。 大学就成了文科(人文科学)和理科(自然科学)之间 持续紧张的主要场所;
• 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的世俗学校中增设了以自然和人为研究对象的 “人文科学”,其中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语言学、艺术和自然科学 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世纪自然科学形成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时 候。
• 到19世纪,在欧洲的传统学校中仍然继续着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只是 已不再将自然科学包括在内了。
“科学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1867年默里(Muttay)出版的 《新英语词典》,意指“科学家的表达习惯和模式”;
科学主义完成于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从哲学的角度将科学及其方法定为至尊
——科学:具有确实性的知识; ——非科学的知识:想象性的、甚至虚假的知识。
13
3、“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
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1959年5月7日,他在剑桥大学的里德演讲(The Rede Lecture)《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存在分 歧与冲突,并且,“两种文化”的分裂不仅 在英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还存在于整个 西方社会 ;
人文科学(the humanities),亦译“人文学科”。在各个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容:
• 15世纪末,意大利学校中的古典语言、文学和法律课程被统称为 “studia humanitatis”,英语翻译为“the humanities”。而 “humanitatis”又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
“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 的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
5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
离下艮上 ----------- --- 艮上(山) --- ------------- --- 离下(火) ---------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 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 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 转化为反科学”
14
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的范型,文化的其他 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I. “科学主义”的概念辨析
“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
6
在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人文”与源自拉 丁文“humanitas”的英文词“humanity”相对 应,其意思有四个:
(1)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 行为或性情;
(2)人性,人的属性; (3)人类; (4)人文学(又称“人文学科”或“人文科
学”)或人文学的研究。
7
人文科学
科学技术(知识、观念、商品)
4
2、“人文”的概念
“人文”一词来自《周易》。《周易·贲卦·彖传》 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国古代的“人文”还指人事, 如《后汉书·公 孙瓒传论》云:“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人文”还与“人道”相通,而人道是与“天道” 相对应的概念,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