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4-11-03T14:15:50.67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陆莹莹[导读] 探索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吉林省通榆县蒙古族学校(137200)陆莹莹 1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1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1.2 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

综观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阅读兴趣比较单一。

②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

③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

④阅读消费较少。

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

2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2.1 研究目标。

①探索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②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

③初步形成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现。

2.2 研究内容。

①小学生阅读状况(方法、习惯、阅读量)及阅读兴趣的调查。

②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③学校及家庭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指导上的配合的研究。

2.3 研究方法。

①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②文献研究法。

③问卷调查法。

④经验总结法。

3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3.1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要求每个班级做到三个“一”: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好书交换站;继续坚持“古诗文”活动。

3.2 制订详尽的读书指导计划。

要让读书活动收到实效,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准备通过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制订班级读书方案,商讨如何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举办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3.4 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要求做到: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

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等活动。

4 课题的研究成效4.1 理论层面的收获。

形成“立交桥式”课外阅读指导理念:即形成“纵横交错式”的课外阅读网络体系。

也就是一种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开发研究、共同作用的立体式的阅读模式,直通向“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这里的横向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元互动,如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共感”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以学校为主要中介,鼓励孩子走向社会,进行宏观调控,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和阅读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

这里的纵向是指根据各年级教育内容、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结构的不同特点,制定阅读目标体系,开设阅读指导课,确定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书目、引导方式、激发兴趣的途径、预期效果等。

这样纵横交错地构成课外阅读指导立体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4.2 实践层面的收获。

4.2.1 具备了系统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

几年以来,课题组一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卓有成效。

从实验后测中发现,低年级段学生对阅读己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能够独立阅读,并能利用简单的阅读符号做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中年级段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专门的读书笔记本;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多种阅读技巧,能够运用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泛读等方式阅读文本。

4.2.2 形成了多样化阅读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特色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形成了我校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爱读书,也更乐于与同伴、教师、父母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4.2.3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丰富的课外阅读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积累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感悟能力提升的同时,语言表达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那些在课外读物中见过,又在课文中出现的词句,会让学生觉得特别亲切,理解起来也更深刻,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语言的逻辑性自然更强,更加有血、有肉、有灵气。

参考文献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王松泉.阅读教育学.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4 石小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金生宏.理解与教育.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