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悲剧人生的艺术表达
第三,他曾满怀热望积极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 内战,认为自己是为了“光荣”和“消灭一切战争”的崇 高目的而战,然而,战争严酷的现实使他懂得那些战争是
——————————————— 收稿日期:2004-03-23 作者简介:董俊峰(1958 —),男,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与比较教育研究。
甚至有好多次险些丢了性命。在他的读者心中,海明威是 身中237 块炸弹片而岿然屹立的硬汉,连续两次飞机失事 而安然无恙的英雄。晚年,海明威面对“衰老”、“病魔蹂 躏下的躯体”与“失去创造能力的自我”,他毅然举起枪 管向它们挑战,坚定地说出“不”,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 肉体生命,作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悲剧性选择。海明威独 特的人生经历对他悲剧性的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 用和影响。他一生都在进行这种悲剧性的追寻,他的中篇 小说《乞利马扎罗山的雪》富有象征意味地表达了这一 切,“乞利马扎罗山的雪峰象征着自然的不朽,意味着永 恒;‘白得令人不可置信’的雪象征着纯洁和神圣;‘上帝 的庙殿’象征着海明威超脱尘世之后精神上的归宿;而那 只‘寻找什么’的豹子则象征着海明威自己—— 一 个 永 远 和内心搏斗,最后还是‘风干冷僵’的崩溃形象。”[4]但 是,他至死不悔、到死方休。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是二十世纪英美文学大师,无论是 在简洁文体的创造方面,还是在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艺术传 达方面,他都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美国现代神话,与他在小说里所创造的 “硬汉神话”一起成为美国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深 刻地影响着当代美国人与美国社会。“在大众文化中,海 明威和他的硬汉已经构成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神话传奇, 在这个神话传奇的世界中,人的主体精神能够承受并超越 一切孤独、失败和死亡的现实痛苦,永远也不会衰败。”[1] 海明威他在四部经典小说中对人类悲剧性的处境、个人在 这个荒诞世界上“单独媾和”的可能性以及人应如何有尊 严地活着或悲壮地死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以桑地亚哥 追求自我的实现的最高境界结束他的艺术生涯。
- 82 -
董俊峰:海明威悲剧人生的艺术表达
“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凶残、指挥最糟糕的屠 杀。”这一铭骨刻心的、噩梦般的经历促他猛醒,使他深 刻地认识到了战争丑恶的本质,同时也形成了他对现代西 方社会的基本认识:其一,“死亡”——这是海明威感触颇 深的一点。死亡随时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是在 任何地方,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死亡是人类永远 无法逃脱,也无法超越的最大的、也可能是最恐怖的真 实;死亡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可以在顷刻之间剥夺任何 人神圣的生存权利,击碎任何人美丽的人生梦想,将现实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化为乌有。死亡的无常性和不可捉 摸性反映了人的脆弱性与渺小无助,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性与不可预测性。在他看来,人人时刻都受着死亡的威 胁,人人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里,因此,死亡是贯穿他作 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其二,“痛苦”——海明威感受到的不 仅有肉体的痛苦,更有精神的痛苦。从他早年参加战争多 次负伤,到他晚年身患多种疾病,他几乎经历了人生中各 种各样的肉体上的痛苦折磨;比这肉体的折磨更让人痛苦 千百倍的是他精神上的痛苦,这让他几乎对人生失去信 心。在这方面,他象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一样认为:人生就是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痛苦 均产生于人生的无目的性、无意义性和无价值性;也产生 于人所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人类努力的徒劳性、宇宙及社 会对人的冷漠性,甚至也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性。由 于无涯的苦难,人产生了虚无感和无意义感。而虚无感和 无意义感则进一步加深了人的这种精神痛苦,它们互为因 果,把人生变成了无法忍受的漫漫长夜、无底深渊。其 三,“荒诞”——这是海明威深深感受到的现代社会的一个 突出特征。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世界和社会变得愈来愈怪 异、荒谬、不可理喻。社会的异化与物化愈演愈烈,人也 在这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中失落了自我,人的行为也变得 怪异和不可思议。现代社会正如现代派文学家笔下所描绘 的那般:人被扭曲,甚至变成了甲虫;世界也变成了一个 痴人说梦的大舞台,人们疯疯癫癫,不知所云;战争更是 把人变成了群魔,不知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只知接 受命令、按照程序行事,毫无目的的自相残杀。当海明威 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参战的实际体验中感悟到了世界和人 生的荒诞性和无意义性时,他要用自己的笔把这个充满死 亡与痛苦的荒诞世界描绘出来。海明威“几乎剥光了现代 科学文明给西方世界装点的花花绿绿,还原给读者一个赤 裸裸的野蛮而混乱的世界。”[6]他在自己的重要小说中塑造 了一个又一个的“迷惘者”,这些人物象作者一样痛苦地 挣扎在孤独、失败和死亡的阴影中。
第 21 卷第 3 期(2005)
河西学院学报
Vol.21 No.3(2005)
海明威悲剧人生的艺术表达
董俊峰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已成为现代美国神话,融入他的小说创作之中。他在四部经典
小说中对人类悲剧性的处境、个人在这个荒诞世界上“单独媾和”的可能性以及人应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或 悲
壮地死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以桑地亚哥追求自我的实现的最高境界结束他的艺术生涯。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艺术表达;悲剧性处境;荒诞世界;自我实现;《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
谁鸣》;《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5)03 - 0082 - 04
其 次,他 父亲自 杀 身亡 所 产生的 阴 影终 生 都笼罩 着 他,使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海明威曾对他的传记作 者说,“我父亲是自杀的。我年轻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个懦 夫。但后来我也学会了正视死亡。死亡自有一种美,一种 安定,一种不会使我恐惧的变形。”[5]他对父亲的自杀有一 个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他对悲壮之死的认识 过程。父亲的自杀曾引发他对死亡这一人生最严肃命题的 深刻思索,从而把它升华到一个很崇高的境界,即从悲剧 美学的高度来审视死亡,从容面对死亡。
一、海明威悲剧人生与悲剧人生观 海明威童年深受父母影响,从小就酷爱户外运动;稍 长,他把这种热爱变成了一种迷狂,对钓鱼、打猎、拳 击、斗牛喜爱到了着迷的程度,由此形成了他倔强的个性 与不屈的人格。从少年时代到他离开人世,冒险性、竞争 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是他生命的主旋律。根据海明威的传记 作者卡洛斯·贝克的记载:海明威3 岁时常挂在嘴上的一 句话是“我什么都不怕”[2];在他5 岁的时候, 他兴 高采 烈地给外祖父讲述了他自己如何把一匹脱缰的马拦住的壮 举。海明威对于“无论什么事,他都喜欢加上戏剧色彩, 喜欢编造故事。而在每个故事中,他自己总是以一个恃强 凌弱的英雄形象出现。”[3]成年后的海明威更是奔走于危险 的风口浪尖、不断在死神的阴影中徘徊。在这一切活动 中,他曾体验到了无数惊心动魄、生命攸关的刺激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