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板书] 二、有
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
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
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
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2
下一页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
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例如:
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
氢气的式量229,密度
比空气的小。
co的式量为28,密度与空气的接近。
[小结] 气体摩
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课堂检测]
1.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
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 同温、同压下,h2和he两种气体单质的,如果质量相同,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体积比为2 :1b.原子个数之比为2 :1c.密度
之比为1 :2 d.质子数之比为1 :1 参考答案:1. b2. b、d [作业]
质量监测有关习题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混合气体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 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
符号 r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
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
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
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
得到。
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
(精确到1mg)。
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
0.1g)。
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
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
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
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
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
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篇二: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
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
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
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
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
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
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
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
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
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
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
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
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三: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写作格式
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16:34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
探究、解
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
联系及育
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