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习题、重点提示
预防专业的习题、重点提示包括临床专业的习题、重点提示。
下面是在临床专业习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增量式补充。
混淆因子是指 C
A: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子
C:与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
D:仅与对照组有联系的因子
绪论
概念
流行病学
英文: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填空
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
研究任务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分为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在其学术体系中体现着如下一些特征:群体的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
流行病学实际应用
流行病学的用途实际上已经深入到医药卫生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最佳答案
最重要的流行病学方法 A
A:观察法B:实验法C:数理法D: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应用最重要的体现是 C
A:疾病监测B: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C: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D:疾病自然史研究
分布
概念
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众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分布。
填空
疾病的流行强度
散发、爆发、流行
时间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包括以下4个方面: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最佳答案
可能替代发病率探讨病因的指标是
A:死亡率B:病死率C:患病率D:续发率
病因和病因推断
概念
病因
cause of disease
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填空
病因判定标准
判定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是: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
描述性研究
筛检
概念
筛检
Screening
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运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从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
它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病人。
选择题
筛检分类
按照筛检对象的范围,将筛检分为两类:整群筛检、选择性筛检。
筛检方法1
筛检方法应该在保证可行性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提高科学性。
病例对照研究
填空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队列研究
填空
队列研究常见的偏倚
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选择性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试验流行病学
概念
填空
试验流行病学的类型
试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试验。
疾病预防
填空
疾病预防工作的内容
疾病预防工作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将预防付诸实际的疾病监测
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最佳答案
主动监测是指
主动监测是指 E
A、下级单位常规性上报资料,上级单位接收
B、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索取资料
C、平行单位之间主动报告监测资料
D、上级单位指令所属平行单位之间传递监测资料
E、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指定下级单位收集资料或者亲自调查
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A
A、发病、死亡登记
B、细菌学试验
C、血清学检验
D、计算机处理
E、现况调查
传染病流行病学
填空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的死亡。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传染病的流行、隐性感染。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两因素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传染病控制,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消毒。
消毒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传染病控制,针对易感者的措施有: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计划免疫接种及其效果考核需要从疫苗安全性、免疫学效果、流行病学效果、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四个方面进行。
最佳答案
关于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B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
B: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之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C:由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构成。
D:上面三个答案均不太合适。
如何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 C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
A:传染期B:潜伏期C:常见潜伏期附加1 2天D:病程的长短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
A:病毒性甲型肝炎B:麻疹C:狂犬病D:脊髓灰质炎
经垂直传播的疾病是:乙肝
A:麻疹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病毒性乙型肝炎D:猩红热
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
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C
A、麻疹
B、鼠疫
C、天花
D、血吸虫病
E、地方性甲状腺肿
麻疹常表现为二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麻疹常表现为二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E
A、麻疹病毒的变异
B、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
C、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
D、公共场所已经被采取良好的消毒措施
E、广泛使用麻疹疫苗
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
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C
A、必须具备传染源、船舶驼鲸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B、病原体有机会侵袭易感者的机体
C、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D、必须有易感人群的存在
E、传染源向外界排除病原体
传播途径是指
传播途径是指 C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
C、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D、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且能够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
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
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D
A、结核
B、鼠疫
C、病毒性乙型肝炎
D、钩虫病
E、细菌性痢疾
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
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 D
A、副霍乱
B、白喉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感冒
E、肺结核
流行病感冒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很低,排出体外之后很快死亡
问答
疫源地被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
分子流行病学
概念
分子流行病学
molecular epidemiology
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或者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苏金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遗传流行病学
genetic epidemiology
遗传流行病学是研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以及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的学科。
填空
生物标志的种类
分子流行病学中,生物标志的种类有:暴露标志、效应标准、易感性标志。
分子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测量指标有: 暴露标志、效应标准、易感性标志。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填空
恶性肿瘤病因的机体因素有
恶性肿瘤病因的机体因素有:遗传易感性、精神因素、其他因素
病毒性肝炎
填空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疾病
填空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因素
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