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田种藕技术菜藕供应时间长,从头年秋季至次年清明前后均可陆续上市。
稻田改种莲藕比种稻能提高产值1-2倍,但生产中应注意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适当深耕。
藕体入土深,适宜较深厚的土壤生长,一般通过深犁板坯,增加耕作层能满足需要。
稻田土层薄的,填入客土后也可用作藕田。
采用两犁耙耕作,使田泥融活,田面平整,便于以后进行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
结合犁坯每亩施绿肥2000公斤,腐熟人畜粪30担及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
立叶长出后,每亩追尿素6-8公斤促早发。
生长中期即幼藕形成前施过磷酸钙30公斤和氯化钾10公斤。
选用好种。
选择品种时,以大支型最佳。
因为大支的产量高,肉体厚而脆嫩,市场销路好,受消费者欢迎。
藕种整枝必须完整,不用断节做种,每枝应有3-4节。
还要注意藕种要顶芽未受伤害,藕身无破烂,表皮无病斑。
挖出的鲜藕种不能放置天数太久,以免表皮被氧化变成深褐色而影响质量。
合理栽植。
清明前后气温回升,选晴天放种。
通常以栽为主,每亩约放30-50,每4支。
放种时将顶芽对外,分别朝向不同方向,芽尖露泥面,将节放在中间,并向上翘起,略高于水面。
防治病虫。
莲藕主要病害是腐叶病。
它可使叶片发黄,结藕不良,莲株枯死。
防治病害的方法:一是进行轮作。
二是栽前土壤溶翻。
三是选健壮无病藕种。
四是喷洒防病药剂。
莲藕殖新法。
长期以来,人们种藕大多习惯于采用整藕繁殖,此法既不经济(亩用藕种量约125-200公斤),又给藕种的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既省种又简易的藕繁殖新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
1、顶芽繁殖法:采用莲藕的顶芽作种。
当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8-20℃时,把藕的顶芽切下(应保留其后的第一节)。
选用健壮的顶芽,排放在室内的容器中,经常保持5厘米的完全营养液,待顶芽生长出不定根和浮叶后,便可定植。
2、子藕繁殖法:采用子藕作种。
把整支藕的子藕和孙藕取下来,用薄膜拱棚育苗,待生长出不定根和浮叶后,使可定植。
这种方法具有省种、增产、早熟等特点。
3、莲鞭繁殖法:休用当年的莲鞭当作。
在藕田莲鞭作种。
在藕田转梢时,挖取田这的莲鞭。
此鞭上必须具有一个完整无伤的顶芽,其后有一个卷叶和1-2个展开叶。
应随挖随植,栽培时应把展开的叶扶正露出水面。
此法最适宜庭院经济。
低洼田种植莲藕技术要点利用水田特别是低洼田种植莲藕,其亩产值比种水稻高几倍以上,是农民致富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
1.选田备耕:选肥沃的砂壤土低洼田种植。
种植莲藕的田块经犁耕后,每亩施人畜粪等有机肥2000~3000公斤,沤田半个月。
2.适时种植:选白莲藕或红莲藕良种,在“惊蛰”前种植。
种植时按株行距1米×1.4~1.5米,每段藕种有3个节以上,种植时田中保持5~6厘米浅水层,藕头倾斜埋入泥中,藕尾稍微露出水面。
3.重施基肥:耕田种植时每亩再施磷肥30公斤,花生麸30公斤作基肥,有2~3叶露出水面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尿素8~10公斤、钾肥10~12公斤。
开始结藕时,每亩施猪牛粪1000~1200公斤。
4.加强管理:前期注意中耕除草,田内保持12~15厘米水层,每次追肥前排干水,施肥后灌回原水层。
当叶片布满田面时,应检查田边周围,把密集的藕鞭转梢引向稀处,使分布均匀,生长健壮。
种藕技术一、莲藕的起源、分布、营养价值、经济效益莲藕,简称莲,别名莲菜、荷藕等,起源于我国,种植历史3000多年,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水生经济作物,它不仅可供食用,药用,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莲藕全身是宝,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有经济价值。
除了藕和莲子供食用外,花粉、荷叶、莲芯等,也都可以作菜肴或饮料及保健食品。
藕中一般含淀粉10~20%,蛋白质1~2%,莲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40~50%和19~22%,而且都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优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佳品,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饯和藕粉等。
产品比较耐贮藏和运输,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广,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
莲藕还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藕节、莲根、莲芯、花瓣、雄蕊、荷叶等都可入药。
荷花,因她的花、叶艳丽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国园林中常作为水景布置的重要植物材料。
莲藕在我国分布十分广阔,资源丰富,从东北大地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都有它的踪迹,栽培主产区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以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种植面积最大,目前估计全国栽培面积在50~70万hm2,湖北省栽培面积在9万hm2左右,今后,随着广大水乡湖滩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的莲藕生产和销售必将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
二、生长发育特点莲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年一度完成它的年生长发育。
在一个年生育周期内,它都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结藕、休眠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
它与大多数先长叶后开花或者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不同,在生长发育初期是先长叶后开花,到中期则是叶、花同出。
开花结实也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整齐一致,而是陆续开花,陆续结果,蕾、花、果、叶常可以同时并存于同一植株。
终花以后,进入生长发育后期才开始结藕。
因此莲藕与其它植物的差别又表现在:并不是先进行营养生长,后进行生殖生长,而是营养生长贯穿于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按照莲藕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分为幼苗期、成苗期、花果期、结藕期、休眠期等5个时期:1、幼苗期:从种藕根茎萌动开始,到第一片立叶展出为止。
在平均气温上升到15℃时,莲藕开始萌动,这一时期长出的叶片全部是浮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4月上旬,莲开始萌动长出浮叶,5月中旬抽生立叶。
在华南及西南的云南地区,3月上旬就开始萌动生长,而华北的河南、山东等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才开始萌动生长。
东北地区要到6月上旬才开始萌动。
莲的物候期还与品种有较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莲的萌动期也就是莲藕定植的最佳时期。
2、成苗期:从出现第一片立叶开始到现蕾为止。
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进入成苗期。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叶片数不断增加,总叶面积加大,自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强,营养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在加速,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庞大的营养体系。
3、花果期:从植株现蕾到出现终止叶为止。
莲藕的花是陆续开放的,花期一般延续2个月左右。
开花的多少因品种而不同,子莲在长出3~4片立叶后,基本上是一叶一花。
而藕莲的花较少甚至无花。
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6月开始现蕾开花,7~8月为盛花期。
4、结藕期:从后栋叶出现到植株地上部分变黄枯萎为止。
莲生长到一定时期,根状茎开始膨大形成藕,早熟品种一般在7月上旬,中晚熟品种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进入这一时期。
5、休眠期:从植株地上部分变黄枯萎,新藕完全形成后,直到第二年春天叶芽、顶芽开始萌发为止。
长江流域一般在10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为藕的越冬休眠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莲是喜光喜温性植物。
莲的萌芽始温在15℃左右,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昼夜温差大,利于莲藕膨大形成。
莲在整个生育期内不能离水,适宜水深在100厘米以下。
同一品种在浅水中种植时莲藕节间短,节数较多,而在深水中种植时节间伸长变粗,节数变少。
莲对土质要求不严格,在较大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值为6.5~7.5。
耐肥,适宜在有机质丰富,耕作层较深(30~50厘米)且保水能力强的粘质土壤中生长。
四、类型及品种1、类型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莲藕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以主要栽培目的为依据,莲藕可以分为花莲、籽莲和藕莲三大类型,以观花为目的称为花莲,以采收莲籽为目的称为籽莲,以采收肥大的地下根状茎为目的称为藕莲,通常也称作莲藕、莲菜、藕等。
以适宜栽培水深为依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浅水藕,指栽培适宜水深为5~50厘米的品种;一类是深水藕,指栽培适宜水深为50~100厘米的品种。
此外,还可根据熟性分为早熟类型、中熟类型、晚熟类型。
等等。
2、品种莲藕的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现就栽培种植推广面积较大的几个藕莲品种简要介绍一下。
1、鄂莲一号早熟。
花少。
入泥浅,主藕6~7节,长130厘米,单支重5kg左右,皮色黄白。
7月上旬每亩可收青荷藕1000kg,9~10月后可收老熟藕2000~2500kg左右,宜炒食。
2、鄂莲四号中熟。
花白色,主藕5~7 节,长120~150厘米,单支重5~6kg左右,梢节粗大,皮淡黄白色。
7月中下旬可收青荷藕,亩产750~1000kg左右,9月可开始收老熟藕,亩产2500kg左右,生食较甜,煨汤较粉,也适宜炒食。
3、鄂莲五号(3735)早中熟。
主藕5~6节,长120厘米,藕肉厚实,通气孔小,表皮肤白色。
7月中下旬每亩产青荷藕500~800kg,8月下旬产老熟藕2500kg。
生长势旺,不早衰,抗逆性强,稳产,炒食和煨汤的风味都好,在南方和出口市场倍受欢迎。
4、新一号莲藕主藕5~6节,长120厘米。
藕型肥大,皮白肉脆,商品性好。
8月中下旬成熟后,一般亩产2500kg左右。
煨汤粉,凉拌、炒食味甜。
五、进行微型种藕研究的目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很多水稻田改种莲藕等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生蔬菜,而莲藕老产区,为了增强莲藕种植优势,也在积极更换莲藕新品种,而且不少老产区的莲藕品种由于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病害也很严重,因此对藕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十几年来,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的鄂莲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等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已推广到全国18个省160余个县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莲藕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它地下肥大的根状茎既是产品器官,也是繁殖器官,每亩用种量200kg以上,体积大、损耗多、运输极不方便,费用高,而且繁殖系数低(约1:10)、周期长(一年一代)、易带病菌,莲藕新品种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限制了莲藕的生产发展。
利用莲藕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莲藕试管苗,但是试管苗移栽困难,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我们就继续研究诱导形成了试管藕,试管藕是在试管苗的基础上,在试管内诱导形成的小藕。
试管藕一般有3-5节,平均长约3厘米,粗约0.5厘米,重约2克左右,它是一个完整的离体器官,克服了试管苗的缺陷,便于长途运输,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2001年我们进行了小面积的试管藕大田栽培试验,已成功长成商品藕,但由于试管藕个体小(仅重2g左右),在大田应用上容易漂浮,前期也容易被杂草遮盖以及受恶劣气候的影响,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仍然不便于农民掌握推广。
因此我们又在试管藕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水培繁殖,形成微型种藕。
微型种藕一般250克左右,比试管藕大,比常规藕小,兼有试管藕和常规藕的优点,便于农民掌握和应用。
微型种藕无毒、节本、省工、高效,主要用于取代莲藕传统栽培用种,加速全国莲藕品种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