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奇妙的影子
年龄段及领域:大班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动物纸偶若干、手电筒4、剪刀、打洞机、胶水、活动眼睛、水彩笔等。
黑板、投影仪、ppt课件
2、经验准备:玩过与影子有关的游戏:手影游戏、猜影子等。
活动重点:
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知道光照射在物体上,才会有影子出现。
活动难点:
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探索物体离光源的近远影响影子的大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彭老师来跟你们听听故事,玩一玩游戏,今天的故事和游戏是关于(影子)你见过影子吗?(见过)你都知道影子的哪些秘密呢?()你玩过哪些关于影子的游戏呢?(手影游戏、踩影子游戏)谁愿意说一说。
(对孩子的回答复述和语言重构)
总结:(看来你们都发现了这个秘密)有光才会有影子。
过渡: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影子的秘密,那接下来的故事藏着更多你可能不知道的关于影子的秘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
二、阅读探究
1、听赏故事,引趣质疑。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叫“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的地方,这位老奶奶就是奥菲利亚。
她小时候,她的爸爸有一个剧院,她的爸爸是一个演员,每一次,爸爸表演的时候,奥菲利亚就会在台下认真的看着,然后他会拿一张白纸把爸爸演过的角色都一个一个剪出来。
ppt出示白色纸偶,许多纸偶就在奥菲利亚爸爸演出的时候一个一个诞生了。
一天天过去了,爸爸越来越年老了,终于有一天,剧院关门了,再也没有演出了,奥菲利亚太伤心了,她一个人坐在巨大的剧院里面伤心地哭着。
出示纸偶影子(小鸟大象小老鼠长颈鹿),这时谁来了(影子来了),谁的影子来了,(幼儿说——是奥菲利亚用白纸剪出的纸偶来了,)原来是奥菲利亚用白纸剪出的纸偶看到奥菲利亚一个人孤孤单单很伤心,全都来了,这些纸偶有了一个决定,他们想用自己的影子表演,让剧院重新开张,让奥菲利亚开心起来。
他们准备开始演出了,粗心的奥菲利亚这时候才发现他忘记给他们一双亮闪闪的眼睛了,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你们可以帮助他吗?(可以)
2、通过猜想、尝试,探究影子的成因,让纸偶的影子有眼睛。
(1)猜想:怎样让纸偶的影子有眼睛呢?
看一下彭老师这里准备的材料,(一一出示):胶棒、剪刀、打孔机、活动眼睛,你有什么办法呢?
(2)自主探索
有画的想法的孩子请你们坐到这一组进行尝试,有粘贴想法的孩子请你们坐到这一组....剪......打孔......
(3)分享交流
说说看,你用了什么方法,(幼儿回答)我们试一下用(画的、剪的、粘的、打孔的)的方法能不能让纸偶的影子有眼睛。
幼儿分别说方法,每说一个方法,就共同验证
画、粘,影子都没有眼睛,用剪刀、打孔机,纸偶的影子才会有眼睛。
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回答(用剪刀剪出来一个洞洞)总结:原来物体挡住了光才会有影子,如果在纸偶上打一个洞,光就会从这个洞里面透过去,这样影子就会有眼睛了。
用了你们的这个办法后,所有的影子都变得生动起来。
他们要开始表演了,可在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象说:明明我比他们大的多,为什么我们的影子是一样大的呢?
3、幼儿自主探索,通过调整光源和纸偶的距离,改变影子的大小。
(1)猜想:孩子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这些纸偶的影子有大有小。
(2)探索尝试。
(大象纸偶各个,手电筒4个,分组合作探索。
)及时总结引导。
(3)分享交流经验。
看来你们都有了发现,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幼儿发现:纸偶离光近,影子变大,纸偶离光远,影子变小。
你们跟他的想法一样吗?
动画展示纸偶离光源近影子大,纸偶离光源远影子变小。
总结:当光离物体近时,影子变大;离物体远时,影子变小。
在你们的帮助下,纸偶的影子们真的变得有大有小,这下问题都解决了,他们可以开始演出了。
奥菲利亚带着他们来到了大海、沙漠,去了各种各样的地方,演出很成功,大家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奥菲利亚年纪大了,她走不动了。
她带着他的纸偶回到了家,静静地躺在了她的床上,她所有的纸偶都紧紧地包围着她,她感到特别地幸福。
这时候她突然看到一束光,一束温暖又明亮的光,奥菲利亚走了进去,原来这是一个更加美丽的舞台,用云朵做舞台,用晚霞做灯光,这个美丽的舞台外面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
奥菲利亚幸福的笑了,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早晨,大家发现奥菲利亚躺在她的一张床上,安静地带着微笑香香地睡着了。
三、总结延伸
在大屏幕上进行手影表演
1、分组讨论表演内容
2、小组合作表演
孩子们,我们今天发现了很多的影子的秘密,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可以慢慢发现。
《奇妙的影子》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喜欢探究,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在与同伴的合作当中,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探索并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因此在活动中,我不断地去引导幼儿去猜测、探索、验证。
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会对故事的内容和情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
生活经验准备:
大班幼儿认识并知道影子,玩过手影游戏、踩影子游戏、电影子游戏等。
并且知道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另外,部分幼儿对影子的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常见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
基于教育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主要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的成因,及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课前学习准备:
大班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画、粘贴、剪的能力都已
经不错,而且掌握了对称剪,但幼儿对打孔机的认识和操作比价少,因此在课前我把打孔机投放到了区域角里面,让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
《奇妙的影子》教材分析
《奇妙的影子》出自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四《神通广大美猴王》次主题一中的活动。
活动主要通过幼儿的猜测、操作、验证,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通过活动的实施,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以及认真严谨的科学学习的品质。
活动目标: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重点:
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知道光照射在物体上,才会有影子出现。
活动难点:
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探索物体离光源的近远影响影子的大小。
实施策略:
一、故事导入,引趣质疑
以故事《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为线索,引导幼儿在倾听故
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用猜想、探索、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在感受奥菲利娅钟爱表演的情感中乐于、大胆进行影子表演。
本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知道光照射在物体上,才会有影子出现。
难点是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探索物体离光源的近远影响影子的大小。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影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不会在意到它的存在。
只要孩子一注意,他们就会对影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先从说影子出发,逐步过渡到对影子形成的探索,再到光的变化与影子关系的探索,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奇妙的影子》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幼儿通过回忆、表达,联想自己对影子的认识,以这种方式,让幼儿很快的进入活动角色中来。
接着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
接下来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纸偶影子的眼睛,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
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
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如果在纸偶上打一个洞,光就会从这个洞里透过去”的经验,接着又以大象的口吻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
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距离照纸偶,发现影子的大小变化。
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
最后,幼儿自主交流合作进行影子表演,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