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 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 所不同。
教 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
材
1. 放大镜; 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分 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析 5. 怎样放得更大;
研
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讨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1.5 怎样放得更大
• 《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 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⑴ 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 像放得更大; ⑵ 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 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
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
1. 观察工具;(自制显微镜) 2. 使用方法;(有显微镜)
1.6 用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 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 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 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 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 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 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 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 密。
题)。
可让学生阅读课文15页《宝石花耐 旱的秘密》等内容。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 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又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 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
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所提出
的课题内容要能用简易显微镜进行观察, 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如:很多学生对
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 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学习制定研究计划
例: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
小组研究计划: 课题: 需要的器材和工具: 准备怎样研究:(步骤和方法) 分工: 怎样收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如果需要 表格,自行设计):
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例: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结果: 我们的解释: 我们的收获和问题
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 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 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 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
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
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 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 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 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 进了生物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 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
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示意图
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晶体
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本单元的特点
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 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 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 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 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 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 究和发现的能力。
• 本课学生们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比较开 放的: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 行观察。
要求选择、确定一个有关身边生命世界 的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研究, 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计划—观察— 结果—交流”,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尝试象 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课文重点启发学生的 观察范围、观察内容、观察材料和工具的准 备。
启发观察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
“观察研究什么”
观察的对象是身边的生命世界,要 启发学生从居家的环境、校园环境、自 己的身体等方面去提出问题、寻求研究 课题(课文 12页的学生对话是提出问题和发
现课题的过程的举例。比如发现鱼缸里的水绿 了,就思考为什么水会发绿?假设是不是水里 有什么,从而提出要看看水里到底有什么的课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 成以下科学概念:
⑴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数 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 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⑵ 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 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 野变小;
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 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 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 的发现。
教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解决几个问题:
学
1、观察工具
建 2、观察兴趣
3、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议
1.1放大镜
• 《放大镜》一课的教学,学生要形成以 下科学概念: ⑴ 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物体的更小部分 的更多细节; ⑵ 和放大镜形状类似的物体也具有放 大的功能。 (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 物体图像的功能;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
要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 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 表格、照片、实物。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 知道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 照要求去做。
学习如何交流研究成果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的形式。
2) 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 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
同时要求观察前分小组制 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 内容、地点、方法。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 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 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 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 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 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 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 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 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需 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
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 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
作切片的制作方法)。
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 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 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 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 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
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 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并观察晶体。
活动“观察美丽的晶体”,教学时一般采取课前 教师搜集、制作好各种晶体,学生们课上进行观 察和描述。如果学生们能够亲自观察到晶体的结 晶过程,会使学生们对晶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培训
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意的是:
2. 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学生经过四年来的科学课学习,经历了大量 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总结交 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获得一定 的发展。我们期望在这一学期里,能够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 性和开放性。引导他们经历一些较为完整的 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科学课的 学习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
课本3页活动“它们是什么”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种纸的纤维 的特征:纤维的长短及排列的情况(紧密、 疏松;整齐、紊乱)
•不一定要猜猜哪张是书写纸 、吸水纸、 过滤纸?可以找身边的纸,观察哪些纸的 纤维分别和它们的纤维相似。
认识放大镜的作用
拓展活动
• 观察报纸上的画面,亮处的点和暗处的 点有什么不同? • 同样的钢笔或毛笔在不同的纸上留下的 笔迹有什么不同? • 颜色水在不同的纸上浸润的情况? • 观察钢笔的墨水从哪里来?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1、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 观察内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 有着不同的形态机构和生活习性。
• 2、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知识掌握得不 多,有必要近一步观察、学习;小学生对昆虫始终 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透明来说本来就是一个 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中, 学生们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远远不能 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教学时采取的策略:
• 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 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 一种;
• 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 •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 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 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 较大”。
• 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 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
例:
一、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展示(由同 学主持) 1. 各组汇报、展示 2. 质疑 3. 解答质疑 4. 评价 二、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 三、张贴研究成果,供互相参观学习。
学习评价的方法
评价不仅包括研究的成果,也要包括小组同学的 研究态度及合作精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是否围绕生命世界选择课题; • 有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 • 能否围绕主题进行研究; • 能否按计划把研究进行到底; • 课题报告是包含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过程、方 法、结果几部分; • 能否根据观察结果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 • 汇报过程中表述是否有条理、清楚明白; • 小组同学是否团结合作; • 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怎样解决。
观察细菌感兴趣,但是细菌要在放大千倍的显 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的显微镜下是无法看见 的。不过细菌集合的菌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 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菌落和观察菌落)。
指导观察的方法
观察前的准备
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 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 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 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