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

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osteoarthritis,OA),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

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 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

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

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 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C.Nevitt.Osteothritis:Epidemiology.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gy. ),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4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严重的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症候分型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

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阳虚寒凝: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

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

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4)痰湿淤阻: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甚者关节肿胀,重者不移,四肢活动不便。

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濡。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痹证相鉴别,二者均有关节肿胀疼痛并运动受限。

痹病系外感风寒,风热或正虚血瘀发病,疼痛一般脊柱或骶髂关节,临床表现凉、麻、肿痛等;而骨痹可在全身任何关节发病,多由肾虚髓亏,骨脉失养发病,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二者共
有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后者疼痛多在脊柱与骶髂关节,晨起僵硬。

可有血沉,C反应蛋白等生化检查异常。

而本病生化检查一般无异常,X线检查多有关节周围退行性改变。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虚髓亏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秦艽、桑寄生、防风、细辛、当归、茯苓、川芎、白芍、肉桂、杜仲、牛膝、人参、干地黄、甘草。

加减:兼潮热盗汗加知母、黄柏、龟板、龙骨;气阴两虚加生地、薏苡仁、黄芪;阳气虚,关节疼痛加附子、干姜、巴戟天。

2、阳虚寒凝证: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活络。

方药:温阳汤
组成: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

加减:兼肝肾亏虚者加牛膝、杜仲;脾虚湿盛者加苍术、白术;风盛者加羌活、独活。

该方药为继承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第五批名中医仝允辉学术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