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一、几个基本概念1、园林:没有对应的西文,应是英文中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的统称。
2、风景(Landscape):原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表现的自然或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
17世纪起词义扩大为可以一眼望尽的疆域。
现也用来表明具有共同视觉特征而未必一眼望尽的区域。
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
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5、景观设计(Landscape Achitecture):风景与观察方式的统称,应包含风景类型的综合整治和对各种风景的认知方式两方面。
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存在症结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东西方传统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只停留在为我所用、简单照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以各种空洞的设计口号加以掩饰,造成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匮缺,设计市场浮夸之风泛滥的现象。
概括起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下面几个主要症结:1、借生态之名,行反生态之实“生态”一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然而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极其肤浅,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化或营造湿地等等。
风景园林设计体现生态原则的作品甚少,而违背生态原则的反生态设计案例却俯拾皆是。
2、借自然之名,行反自然之实“自然”一词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论之中,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模糊和肤浅。
自然景观类型和自然文化特征在中国设计师的心目中的地位甚低,仅仅是大量的绿化和弯曲的线型而已,而强加于自然之上的反自然规律的设计案例却大行其道。
3、借景观之名,人工景观堆砌“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
然而大多数设计师却荒谬地认为景观是园林绿化 + 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景物大量堆砌、造价昂贵华而不实的奇怪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借以人为本,人工匠气十足由于中国设计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错误认识,以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设计的人工性,因此将设计重点放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价值体现。
加上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不足,造成匠气十足、奇形怪状、过分张扬、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成为时尚。
5、借文化之名,符号图解泛滥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要表现的核心之一,而如何体现当代的自然文化成为各国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
然而中国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却十分肤浅,热衷于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来反映各种文化的表象,而缺乏对自然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表现,造成俗文化和没文化的设计作品大量涌现。
6、借构成之名,形式主义盛行中国设计师非常热衷于谈论构图和构成,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研究解析也大多从构成的角度出发,而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
表现为将风景园林设计理解为平面构成,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在努力地追随西方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但是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又与西方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直接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景观设计流于形式。
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相对匮乏的设计人员、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和不合时宜的宣传炒作,造成浮夸做作的设计风气。
其结果是中国风景园林师或以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和堆砌的小品等拼凑手法取悦人;或以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拙劣的模仿和机械的构成等形式主义吓唬人,使景观设计流于装扮。
随着风景园林涉及领域的扩大,以及设计师的片面认识,中国风景设计实际已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大量的人工景观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和建设管理的高昂费用。
中国设计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景观本身是在不断演变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融入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之中。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改变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
因此,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实际上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或者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代之以新的演变方式;或者融入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设计方案包容景观演变的原动力。
中国景观设计师普遍采用前一种态度,或者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之前已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一情况下,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自然景观的演变方式,而不是进一步终止它。
在风景园林设计就是用理想的景观模式去改造现有的场地景观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通常将场地仅仅看作是一种中性的界面或载体,在场地上随意布置主观性的或个性化的景物,将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在场地之上。
场地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适合于承载人们的某种意图或固有的思想体系。
尽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产生奇特的景观,却总与地域景观格格不入,成为孤立的景观实体。
这一类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就自然景观已经缺失或自然生态已不太敏感的地段而言,造成的危害还不甚严重,无非是原有自然景观类型的消失和高昂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已;但运用于自然生态相对敏感的地区,这一设计手法就十分危险了,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并且新的设计因难以抵抗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维护管理上的极大困难。
三、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
在这里,“地”的感念不应狭隘地理解为地理学、地形学或生态学的场地,也不应缩减为人们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场所,而应该包含整个世界物质与形态的方方面面。
正如笔者的导师,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
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
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
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自然为主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
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
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
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链接的景观格局。
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
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
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
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以场地为基础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
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
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
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
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
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
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
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外围。
5、以空间为骨架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
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
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
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
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
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
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
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以简约为手法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