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设计-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模板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白车身数据发放内容、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汽车白车身产品数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3 术语和定义3.1 QS数据:最初版数据,包含CAS数据、截面定义、整车参数以及竞争车型信息等;用作工艺厂房规划、平台通过性、CAS工艺可行性分析,车身性能初步判断分析等校核。

3.2 TG0数据:粗略的三维数据,表达零部件在整车位置上的基本外形尺寸,车身主要结构,用作零部件采购定点,工艺分序分析,制造工装设计及成本初步预算,白车身性能CAE分析验证等。

3.3 SE数据:即工艺分析数据,用作详细的工艺分析数据。

3.4 TG1数据:工艺分析确认,CAE方案验证等,可以用于软模设计。

3.5 TG2数据:CAE最终验证,工艺可行性分析最终验证数据,经产品设计开发部门完成设计、审核、批准,工艺技术部门完成审查、确认,产品、工艺信息表达较为完全,达到白车身数据基本要求,可用于软模加工,并可用于进行工艺实施、模、夹、检具设计开发的白车身数据,主要包括3D数据及其它产品说明性技术文件。

3.6 NC数据:可用作正式模具制造加工用数据。

4 数据内容及质量要求4.1 QS数据4.1.1 数据内容a)包含白车身主断面(3D),截面须包含料厚信息与初始材料信息。

b)CAS数据。

c)整车参数定义。

d)竞争车型信息,含逆向数据,EBOM。

4.1.2 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a)主断面数据满足QZTB 05.005《车身主断面设计规范》要求;b)3D数据需达到SE数据要求;c)EBOM满足公司《BOM、数据管理规定》;d)CAS数据包含轮胎及后视镜,含有车身外观分缝信息。

4.2 TG0数据4.2.1 数据内容a)车身所有外覆盖件数据(车身主要外覆盖件包括侧围外板、翼子板、顶盖;门、前后盖内、外板);主要内板数据(前/中/后地板、侧围内板、前挡板、前轮罩本体后轮罩内/外板、前/后纵梁本体、座椅横梁本体);b)整车外观间隙图(含内表面和外表面)指示;c)主断面数据;d)EBOM清单4.2.2 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a)数据中需显示材料厚度和料厚方向;b)所有外覆盖件数据应包括带有分型线的一级表面(面数据公差达到±0.5)和二级表面,主要内板数据应包括一级表面;数据中只允许保留必要的线和面,不允许存放过程数据;c)不存在锋利尖角,缝合一级表面,曲面之间的曲率连续;d)所有外覆盖件数据中需显示今后开孔的大致区域、焊接作业的区域,需包含重要的主定位孔及重要的安装孔;e)数据需含有焊点信息,且焊点完整,焊接关系可以不体现;f)零件不存在严重干涉现象,接合面需贴合;g)数据格式为CATIA V5格式,版本采用公司最新通用版本。

4.3 SE数据(工艺数据)4.3.1 数据内容a)车身所有钣金件数据;b)3D状态的焊点图;c)白车身零件EBOM清单;4.3.2 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a)数据中需显示材料厚度和料厚方向;b)所有外覆盖件数据应包括带有分型线的一级表面(面数据公差达到±0.5)和二级表面,主要内板数据应包括一级表面;数据中只允许保留必要的线和面,不允许存放过程数据;c)不存在锋利尖角,缝合一级表面,曲面之间的曲率连续;d)所有外覆盖件数据中需显示今后开孔的大致区域、焊接作业的区域,需包含重要的主定位孔及重要的安装孔;e)主要的结构件和承载件及外覆盖件各阶倒角完成;f)数据应包含大的加强筋和尺寸大于15mm的工艺孔、减重孔、线束孔等孔信息;g)数据需含有三维焊点信息,且焊点完整;h)数据需按照设计的装配关系装配;i)零件不存在严重干涉现象,接合面需贴合;j)数据格式为CATIA V5格式,版本采用公司最新通用版本。

4.4 TG1数据4.4.1 数据内容a)车身所有钣金件数据;b)3D状态的焊点图;c)白车身零件明细表;d)车身主要功能尺寸定义说明。

4.4.2 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a)至少经过一轮整车CAE校核;b)车身数据中体现装配关系;c)数据中需显示材料牌号、厚度和料厚方向;d)外覆盖件数据和内板数据应包括有用的二级和三级表面数据;e)数据(除钢板模)各阶倒角完成;f)不存在锋利尖角,缝合一级表面,一级曲面倒角,曲面之间的曲率连续,对称面曲率连续;零件不存在严重干涉;g)外覆盖件数据完成开孔,其它数据显示今后开孔的准确区域,今后焊接作业区域均需显示;h)所有冲压件数据完成定位孔和车身工艺孔设计;i)数据格式为CATIA V5 R14格式。

j)TG1其它说明TG1数据之后不允许有颠覆性重大设计变更发生。

4.5 TG2数据4.5.1数据内容a)车身3D数据(电子文档)b)涂胶位置示意图(电子文档或纸面文本)c)白车身零件明细表(电子文档)d)白车身装配调整说明书4.5.2 TG2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4.5.2.13D数据质量要求:a)数据中需含有料厚方向、料厚信息;b)包括构成车身的所有单件、各级总成、分总成数据,即含有装配树的3D数据;c)所有装配的零件(除沿用件、通用件)的坐标要以车身坐标为基准,不能采用尺寸约束的形式;d)沿用件、通用件不允许增加编号区分成多个零件装配,需用装配约束进行装配;e)数据中不得有缺面现象,不得有多余的点、线、面存在;f)数据中所有曲面需倒角,曲面间过渡曲率连续、相切连接;g)数据中不得有零件干涉现象(包括需避让的R角重叠);h)零件明细表中装配关系及零件数量等信息与3D图数据一致;i)要包含各级总成焊点位置信息;j)定位孔、装配孔等孔中心位置坐标要求90%以上为整数,少量可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k)数据中需体现定位孔、装配孔位信息描述;l)数据格式为CATIA V5 R14格式;m)数据名称应包含零件号、零件名称(英文)、零件版次信息,并符合公司数据文件名要求。

4.5.2.2涂胶位置示意图要求:a)需包含所有涂胶部位(不含总装装配)的涂胶示意图;b)要注明涂胶种类、涂胶位置、涂胶长度、涂胶截面尺寸;c)需有涂胶位置重要度分级信息(包括重要防水、重要隔音等);d)结构胶涂敷需用截面说明涂胶位置始末状态。

4.5.2.3白车身零件明细表要求:a)须含有零件号、零件名称、单车数量、材料、料厚、重量等信息;b)构成白车身的非金属零件需要特别注明;c)需包含所有构成白车身的单件、分总成、总成;d)标准件必须分布于各级总成目录下,标准件种类、数量可单独统计列清单;e)要求零件名称栏要有中英文对照;f)要有零件附图(即爆炸图)。

4.5.2.4白车身装配调整说明书体现所有白车身装配件的装配顺序及装调方法,含装配扭矩范围要求。

4.5.3 正式数据说明:a)3D数据、2D数据及各清单中内容必须表述一致,不得冲突;b)工艺生产部门工艺开发时,产品尺寸公差信息以2D数据为主,3D数据为辅;c)当产品部门无法及时提供2D数据以支持工艺工程部门进行工艺分析时,需在3D 数据中体现相关孔径及功能信息;d)白车身正式数据发放时需有设计部门签发的白车身数据评审冻结报告,此报告作为白车身正式数据发放的依据;e)工艺生产部门向产品设计部门反馈的各专业的更改提案,采纳或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比率须达到85%以上,此条件作为否决条件,未达到85%,工艺生产部门可以拒绝作为正式数据接收;同时对于重大工艺问题,列为排查项目,如未解决,拒绝作为正式数据接收;f)外部设计公司所设计的产品的自制件清单、外协件清单,由接口的公司汽车设计、开发部门提供;g)国外设计公司部分文件可以是英文,一些标注方法可以按合同、协议进行;h)本规范内容,对于外部设计公司与公司汽车设计部门要求基本相同,所提供内容不能缺漏。

4.6 NC数据4.6.1 数据内容a)车身3D数据(电子文档)b)车身2D数据(电子文档)c)涂胶位置示意图(电子文档或纸面文本)d)白车身零件明细表(电子文档)e)白车身装配调整说明书4.6.2 NC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4.6.2.1 车身3D数据、涂胶图、EBOM、白车身装配调整说明书要求与正式数据质量要求(4.5.2.2条)相同。

4.6.2.2 2D数据要求:a)2D数据满足《车身制图规范》要求;b)需含所有单件及各级总成的2D图;c)应包含主要型面、主要R角、孔径尺寸,要能反映出各定位孔、功能孔重要匹配孔的中心坐标,有功能要求、特殊要求、易引发歧义的尺寸必须标注;d)应包含每个孔的孔径公差、位置度公差,并提供未注公差表,公差标注方式可采用GD&T方式或国标方式;e)应包含各孔洞、缺口具体的用途说明;f)包含孔的信息(主、辅定位孔要特别说明),体现翻边孔的信息;g)当视图不足以说明主要的型面、孔位尺寸时,必须有相应的截面图或剖视图;h)2D图中的工艺缝、特殊工艺空间需要说明、容差分配要求需要特别注明;i)法规件、安全件、重要件要在2D图中注明;j)装配件要注明适用扭矩范围,装配的重要度信息;k)活动件要注明开合角度、闭合力等;l)应包含其它技术要求;m)所应用格式为CATIA V5(CAT Drawing)、CAD或UG文件;n)数据名称要求与3D同;o)标注时定位孔要严格区分出是焊装工艺定位孔还是内外饰部件安装定位孔,而不是一律用定位孔概括之,工艺孔与过孔也需要明确表达其过孔用途;p)要有体现2个或2个以上装配孔的相对位置(即孔距)的尺寸信息;q)腰形孔如果是起调节作用需要注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