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滕州市官桥中学九年级中考模考(五)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不利于“建设幸福新枣庄,提高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A.增大绿地面积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C.出行少开私家车D.垃圾就地焚烧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改造和创造分子。
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氢原子3.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A.柿子pH = 8.5B.菠萝pH = 5.1C.苹果pH = 4.1D.杨梅pH=2.5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 B.蔗糖溶于水 C.酒精挥发 D.矿石粉碎5.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性能优于金属B.玻璃属于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C.有机物合成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在汽车轮胎、棉花、塑料制品中都存在D.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由塑料和铁丝复合而成6.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B.垃圾分类回收C.拒绝一次性筷子D.发展太阳能电池7.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A.NH4NO3 B.Ca(H2PO4)2 C.CO(NH2) D.K2CO38.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浓氨水9.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出药品B.加入药品C.加热D.熄灭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1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12.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13.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B.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D.合金的许多性能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①3SO2①Mg2+①CO2①SO4①O2﹣①H2O2.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①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①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①①16.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1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1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19.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2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2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MnO2KCl 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O2H2足量氧气点燃C NaOH溶液Ca(OH)2适量Na2CO3溶液过滤D 稀盐酸硝酸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2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23.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根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2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二、填空题25.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分析以下知识网络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则①中填写___________,①中填写________。
(2)上图中“金属氧化物”若为氧化铁,请你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
欲除去铁锈可用洗的方法,(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27.为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其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
试计算:(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_____kg,同时需要水_____mL?三、简答题28.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定量(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2H2+O22H2O进行描述(各答出一项即可):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分)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通过计算回答)四、实验题30.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1)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实验编号T/①NO初始浓度/g•L﹣1CO初始浓度/g•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①2800.0360.16282①2800.0360.162124(1)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填写实验编号).(2)在300①、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31.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________,①是CaCl2.(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五、推断题32.已知A是固体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B通电时,在阴极产生I,在阳极产生H。
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有关。
(2)E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
(3)在①~①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 (填数字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