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终结版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终结版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终结版千年古镇重放异彩---永平镇实施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铅山县永平镇党委、政府(2012年5月9日)永平镇为铅山县故治。

唐贞元元年设镇(公元785年),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上分线、峰福铁路、上武高速穿境而过,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座落在境内。

永平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商贸兴旺。

镇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个街道、1个垦殖场和1个林场;总人口6万人,其中集镇区人口3.5万。

一、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2006年以来,永平镇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新一好”建设目标要求,以建设新村镇和发展新产业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整合各种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在省新村办王志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2008年永平镇在全省、全市率先实施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试点,让千年古镇凤凰涅磐,重放异彩。

2010年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上饶市示范镇,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最具竞争力重点镇。

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中心集镇,辐射人口超过20万的县域副中心,省、市村镇联动建设的示范镇。

5种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20多万元,建成垃圾处理中心,有效改善了村镇的生活环境。

第六,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努力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了村镇联动工作推进组,由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

二是建立理事会运作机制。

按照“群众理事、居民自治”的要求,成立了总理事会,由老干部、老党员等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同志组成,通过民主选举,每个村镇联动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均成立了分理事会,发挥理事会在宣传发动、筹资投劳、民主管理、调处纠纷上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镇联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桐江路改造中,理事会成员吴汉炉、方兆元等老同志在施工现场解决纠纷、监督施工、维护秩序,使城区20多年未能改造的桐江路得以顺利改造;西门新村理事会理事长陈海龙在西门新村情义路建设过程中,主动免费让出自己的院子作为公共通道,个人出资3万元,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建立村镇联动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村镇联动工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策集成、市场运作”机制推进试点建设,镇区建设资金主要由土地出让金返还和政策集成组成,5年来土地出让金返还3600万元。

政策集成主要是整合交通、建设、水利、供电、财政、人保、国土、扶贫移民、通信等部门项目资金,共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000万元。

村点建设资金主要由新农村直接统筹资金、衔接统筹资金、农民筹资、单位帮扶和社会捐助组成,共投入资金3400万元;在整治城区环境“十乱”行为等多项整治活动中,我们做法是“部门联动、强力推进”,整合城建、国土、城管、工商、公安、供电、广电等部门的力量,强力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南新村建设中实行“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建设桐江休闲长廊过程中采用“不征不变、公用公建”的做法;这些探索和创新,为今后的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七,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镇村。

新农村点就是农村新社区,我镇用社区管理理念来管理新农村,实行组织进社区、综治进社区、文化进社区、干部进社区、科技进社区“五进社区”活动。

组织进社区即把党组织建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如西门新村就成立了西门新村党支部,综治进社区即开展法律宣传和群防群治;文化进社区即弘扬爱镇文化、感恩文化、创业文化、科学文化四种文化;干部进社区即开展“干部在身边,温情进万家”活动,组织干部进百姓门、化百姓怨、解百姓难、帮百姓忙;科技进社区即送科技到农村,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

三、村镇联动整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几年来,在省新村办及王志主任的亲自指导下,永平镇以“十化”为目标,以“十个一”为抓手,大力推进以村镇联动整治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镇区做大了。

在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过程中,通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试点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增强了镇区所在地吸纳人口的功能,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做大了镇区,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据统计,永平镇城南新村、西门新村、城北新村等47个村镇联动点,共引进5000多人进镇,镇区面积增加近一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39.1%增长至2011年的57%。

二是环境做美了。

根据“十化”目标,实行项目集成、市场运作,整合城建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投资500万,完成了城区和47个村镇联动点的绿化工程;投资300万,建成了城南新村休闲广场、桐江休闲长廊、滨江路健身广场;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骆驼山森林公园。

同时,着力改善村镇联动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60多公里,4500户农户实施了改水、改厕和改房,安装路灯300多盏,建成了2万吨自来水厂,实施万人千吨安全饮水工程。

建成名圆国际大酒店和名镇名城大酒店两家三星级宾馆,目前永平共有宾馆酒店近100家,床位1000多张。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这些措施使镇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面貌日益改善,广大居民都觉得永平镇天更蓝了、地更净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

三是财政做强了。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村镇联动整治建设,提高了镇区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人气商气财气越来越旺了;吸引了更多客商和农民进镇投资创业,加快推进了工业基地建设。

目前,永平工业基地落户企业已达39家;全民创业园的建成使用,成为进镇农民创业的基地,促进了综合建材广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城镇商贸经济发展,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1年实现工商业产值6.7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417万元跃升至2011年的近1.25亿元,增长近9倍,成为铅山县首个财政过亿元乡镇。

几年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如西门新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得到增强,环境品位得到提升,有力提高了土地上市出让地价。

2010年西门名镇名城小区4400平方土地上市拍卖到971万,每亩地价达150万,创造了当时铅山县土地上市拍卖地价新高,土地上市收入为推进城镇化筹集了资金,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同时,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民进镇的就业创业问题,从而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是群众幸福了。

为改变村镇联动试点村面貌,全镇累计投资9000万元,新农村示范点受益农户达4500多户,惠及群众30000多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较2006年增加3630元。

我镇出台《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文件,使农民进镇之后,可以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共享就学、就医、就业、社保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实现“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用上卫生厕、洗上热水澡”的愿望,广大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四、推进村镇联动工作的主要体会我镇实行的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使农民变为居民,村落变为社区,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的主要体会是:第一、要坚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

离开群众搞村镇联动将会成为无源之水,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

要充分发扬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民自主致富运动。

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起倡导、扶持、带动作用。

第二、要做好“加减法”,解决农民的进退去留问题。

我镇在实施村镇联动过程中,认真做好加减法。

做好“加法”,一是将避灾移民、高山移民、饮水困难移民向镇区安置,做大镇区,增加人口2000多人;二是吸引周边乡镇农民进镇,几年来通过改善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共吸引周边乡镇3000多人进镇。

做好“减法”,就是将偏远交通不便及饮水困难的自然村、地质灾害自然村逐步搬迁,几年共减少横溪村周家排、石圹、卢家村观音岭等5个自然村。

第三、要实行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

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村镇联动工作量大、任务重,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仅靠镇村干部是远远不够的,理事会的作用是干部无法替代的,必须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让群众自己管好自己的事。

我镇在47个村镇联动点上和城建项目上均成立了分理事会,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顺利推进了各项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

第四、要促进增收富民,贯彻富裕农民方针。

能否解决增收富民问题,是检验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

我镇大力建设永平工业基地、全民创业园,大力发展以“四大市场、五个超市、六条商业街”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大力扶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出台农民进镇创业“六送”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积极促成在外经商的本地人回乡创业,为他们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不断开辟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五、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工作的下步打算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新村办领导讲话精神,向兄弟市的兄弟乡镇学习,进一步加大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创新方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工作。

1、扩大村镇联动范围:按照规划将村镇联动范围延伸到镇区周边的下坂村、文家桥村,由原来的三村一场扩大为五村一场。

2、增加引农进镇人口:通过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引农进镇规模。

预计2012-2015年引进农民6500人进镇,其中2012年1300人、2013年1500人、2014年1700人、2015年2000人。

3、加快城镇化进城: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新建三个公园:麒麟山文化公园、凤凰山水上公园、幸福公园。

三个新区:城东新区、幸福小区、情义小区。

三条道路:县城至永平快速通道、滨江路延伸段、莲蓬山大道。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宜居环境。

4、发展壮大产业经济: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落户永平工业基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本地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升级改造。

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策应县委提出的旅游崛起号召,主动融入铅山“三山”(鹅湖山、葛仙山、黄岗山)旅游圈,吸引农民进镇从事餐饮、物流、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综合服务区。

三是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农村经济,即发展百亩大棚蔬菜基地、千亩高产油茶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裕农民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