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2.2g CO2B.剩余CaCO3的质量为10.0gC.生成了10.6g CaO D.原来CaCO3的质量为15.0g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A B.B C.C D.D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5.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 4D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6.往12g 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 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 .62.3%B .63.2%C .36.8%D .37.7%7.A 、B 、C 三种物质各15 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 新物质D ;若增加10 gA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 g B .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是50 gC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D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3∶58.在由CO 2和O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 2和O 2的质量比为A .2∶1B .1∶2C .22∶3D .22∶79.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 、B 、C 、D 四种物质各20g ,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 质 A BC D 反应前质量(g ) 20 2020 20 反应后质量(g ) 2030 未知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A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 .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D .反应后容器内C 的质量为16g 10.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 Al O +3H 一定条件1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提示: Cu2(OH)2CO3Δ2CuO +CO2↑+H2O]A.4.8% B.9.6% C.50% D.51.2%12.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13.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A.1 B.2 C.3 D.4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1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7.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18.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20.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1.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 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22.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B.气流带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2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A.33.6% B.40% C.47.3% D.60%24.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B.纳米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纳米与普通的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D.制备纳米的反应:25.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2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C→CO→CO2②Al→Al2O3→AlCl3③Na2CO3→NaCl→NaNO3④CaCO3→CaO→Ca(OH)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7.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28.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29.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丙属于单质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30.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控制产生O 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 2选用B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

G 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 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 2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