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写人文章)

记叙文(写人文章)

记叙文写作(写人) 姓名:
复习目标1、能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读懂写人文章。

2、阅读写人要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体会人物个性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流程笔记
【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核心内容要点提示
写人文章1.弄清写的人物是谁。

2.读懂文中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或精
神品质。

3.结合文中关于人物动作、外貌、神
态、语言、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
写的意图。

4.分析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或事件来
表现人物。

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方
法和表达技巧以及作者
在语言表达上采取的一
些手段,在表现人物上
所起的作用。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

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

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

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

《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

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

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一)爱因斯坦以已为镜
①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

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

②爱因斯坦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③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说:“昨天我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给你讲完了,你再去钓鱼,怎么样?”
④爱因斯坦很不乐意地站住了。

⑤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

那烟囱内的钢盘踏梯才能上去。

杰克大叔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

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身上、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⑥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⑦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

父亲笑罢,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已才是自已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⑧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⑨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1、随着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忧心忡忡
出人头地
不以为然
大模大样
2、阅读第①段,仿写句子:
不是…就是…像:
3、父亲讲的一件趣事,是针对爱因斯坦哪一句话而说的?请把前后照应的话找出来,画出横线。

(二)周总理的故事 - 机智的周总理
①一九五四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②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wâi wãi)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

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

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

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

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③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

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

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

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chù chǔ)理,为(wâi wãi)难中国代表团。

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

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huá huà)得破碎不堪。

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

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④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受到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敬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孤立()称颂()
镇定自如()破碎不堪()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3、"餐"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音节是(),"餐具"的"餐"应解释为()(1.吃;2..饭食)
4、读句子,联系短文内容,写出词语的意思:
(1)周总理步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

"全明白了" 指
(2)周总理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吧!""消灭它"的含义是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30字以内)
6、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三)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
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凿壁偷光”的意思。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