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本纪,刘邦、项羽的形象分析

项羽本纪,刘邦、项羽的形象分析

根据《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论述至少三点司马迁塑造的项羽、刘邦的形象,结合文本。

项羽
①勇猛。

《项羽本纪》中,用了四个莫敢(莫敢起、莫敢枝梧、莫敢纵兵、莫敢仰视),勇猛可见,不敢与他正面交锋。

即使垓下被围,英雄末路,霸王别姬,左右依然“莫能仰视”。

钜鹿之战,连用三个“无不”;楚汉相持未决,项羽提出与刘邦单挑,刘邦不愿意。

项羽派一些将士挑战,刘邦派善骑射者楼烦,见到项羽,项羽“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不敢复出”,连用三个不敢。

表现强调项羽的勇猛。

②残暴。

项羽打仗特点:坑之、杀之、烧之、烹之,种种对待敌人的手段。

经常杀了投降的人。

③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

耳根子软,抓不住重点。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项羽与刘邦并无恩怨,并无直接来往,项羽始终下不了决心。

项伯,项羽季父,鸿门宴前,向刘邦告密,后又以“沛公言报项王”,项羽非但不杀他,反而“许诺”。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项伯又“常以身翼蔽沛公”,帮刘邦解围,项羽亦不杀。

④不听劝告。

项羽入关,将秦宫室烧一空,当时有纵横家策士言“关中阻山河西塞,地肥饶,可都为霸”,项羽不听,“心怀思欲东归”,离开关中,放弃了大好的兵家必争之地。

⑤天真、单纯,胸无城府。

楚汉相持未决,项羽谓刘邦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刘邦“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
①无赖。

彭城大战,项羽回师,刘邦溃败。

家室被项羽掳走。

刘邦途中“道逢得孝惠、鲁元”,楚兵追刘邦,刘邦“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面对患难,连亲生儿女都弃之不顾。

项羽逼迫刘邦和谈,要“烹太公”,刘邦曰,我们同时奉楚怀王为天下共主,“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可以视自己的儿女、父亲于不顾。

②不杀投降之人。

刘邦兵至霸上,秦王子婴降,“诸将或言诛秦王”。

刘邦以“人已降服,又杀之,不祥”。

这是刘邦与项羽最大的区别。

③当机立断。

鸿门宴前,曹无伤向项羽告密,刘邦回“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④胸怀宽广,听得人劝。

郦食其见刘邦,“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进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从头到尾都在听从别人的意见。

⑤简单、粗鲁。

刘邦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并不是刘邦有意为之,因为刘邦出身低微,不读书,简单、粗鲁的人。

相关主题